- ·上一篇论文:我教学生写作的方法
- ·下一篇论文:鼓励和信心是教学的良方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只见“弟弟”正开心的做着风筝,突然门被猛力的推开了,“哥哥”愤怒的冲到吓得缩到墙角的弟弟面前,注视了几秒,随即便粗暴的伸手抢下弟弟的风筝,狠力的摔在地上,又用脚使劲的踩了几脚,最后便扬长而去。他们的表演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的掌声,但也有同学说他们有些词语演绎不到位,如“瑟缩”意思是害怕得发抖,说明当时“弟弟”特别的恐惧,可刚刚那“弟弟”并没有发抖,所以并不能体现本文的真正内容,经此一说,同学们也陆续指出了他们的不足,于是,我又让同学们再次反复揣摸由此些词语,所带出来的内心情感。
过了一会儿,有两位同学要求重演,这次他们的动作与神情表演得都很到位,把弟弟的兴奋---紧张---恐惧---伤心,哥哥的愤怒---破坏式的宣泄---傲慢的离开的神情,表演得淋漓尽致,同学们拍手叫好。
又如,我在上曹操的《观沧海》诗时,为了让学生充分感知曹操一览众山小,统一天下的雄伟霸气。我让学生站在讲台的凳子上,俯视着同学们的头顶,(我引导:看到那黑黑的头顶吗?那就是曹操眼下的大好河山,明天你就要去收复它们,此时你心中有什么感受?),然后大声的把它给读出来,你也可以用动作来辅助你的情感。学生们倍感新奇,都争相恐后的上来尝试,有的甚至要求连续来两遍。此活动成功的让学生从“要我读”转变为“我要读”。
通过表演,不仅很容易地让同学们理解了文中难以理解的生字词的含义,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各种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浓浓的兴趣,认为学习语文并不是件很难的事,他们也是可以学好的。
3、兴趣与自由参与结合———让学生的心动起来。
因为低年级的学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比赛是最能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巴甫洛夫也提出:情感是大脑皮层上“动力定型”的维持,若外界的刺激使人原有的一些活动得到维持和发展,人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和情感。所以我在语文教学中,会经常为学生创设一个竞争的机会,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当学生从自己的学习中体验到成功时,学会产生满足感,由此增强自信心,并将此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形成可喜的良性循环。
如:我会把学生分成男生与女生两组,利用课前5分钟,每天轮流出题(一般内容为上过的古诗文的背诵、默写、赏析),输的一方,诚恳的大声向胜者宣布我们输了。虽然短短5分钟,却把学生那种不服输的劲给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也促进了他们的求知欲,因为胜者想下次再赢,于是拼命找题想难倒对方,而输者想雪耻,于是也就会更用心的去看书,去猜测他们下次会出怎样的题。
古诗文的巩固与复习,是极其枯燥的事,却没想到在学生这一来一往的竞赛中,在我们大家的笑谈中,给轻松解决了。
由此可见,学生对掌握主动权的学习方式感兴趣,必会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等学习能力。因为这样的学习活动能使他们感到自己能力的意义,增强自信心,从而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综上所述,让我更意识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有利于学生自身的语文学习和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一个双赢的策略。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得好:“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与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兴趣更是创造欢乐与光明的教育前景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新教育第1期 海南教育期刊社
2.中学语文教学 第6期
3.教师怎样提升课堂教学技能 中国文史出版社
4.教师怎样进行学生评价 中国文史出版社
5.初中语文新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