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德育论文

减压———转化学困生的关键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3-05-12 11:40:09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减压———转化学困生的关键
南头镇民安小学陈杏莲
学习困难,是一个难以避免的客观现象 ,但是,由于教育是一个很复杂、周期性很长的过程,学生的学业成绩往往是有起伏、不均衡的,因次,“优等生”和“学困生”的概念,具体到某一个学生身上往往是动态的,互相转化的,具有很大的相对性。
作为一个主课老师,主要的育人任务之一,就是要转化学困生。
也正因此作为一个主科老师,主要的育人的任务之一,就是要转化学生困难生。
    吴颖欣,女,十一岁,个子长得小巧玲珑,性格文静,爱哭。写字慢,思维一般。
    她最怕做语文的写字作业和数学的应用题,每当老师布置这样的作业,在家里哭上十多遍,捱到晚上十一点多还做不完。日积月累,学习不但没进步,而且身心都不健康,对她来说,做功课,就像一论座大山压在她身上。
    我想,对于这样的“学困生”,转化她的方法的很多,最关键就在于给她“减压”。其实,在我和她无数次的谈话中,都体会到她心中深藏着上进的愿望,她并不心甘落后,而使她无力进步,妨碍她转变的,往往是她身上无力摆脱的重负。
一|、在学习上,“学困生”有双重的压力。
既要学好新知识,又要完成查漏补缺的任务,这是存在于“学困生”身上的双重压力,学习上的这双重压力,犹如两座大山,压得“学困生”喘不过气来,要上进,则心有余力不足。
吴颖欣,基础并不是很差。她上进心强,埋头苦学。一方面,她要吃力地掌握语、数、英三科的新知识,每天还要完成大量的作业,还要应付各科定期、不定期的测验;另一方面,她每天还要抽一定的时间与精力来查漏补缺。在这沉重的学习压力下,她唯有延长每天的学习时间,每晚都学习到十点、十一点多才睡觉。这样一来,第二天上课又不够精神,老想睡觉,掌握新知识的难度又徒然增加,学习时间又不得不要延长。无力摆脱的学习重负,使她陷入这种恶性循环之中,她超负荷地,勤奋地苦学一年多,还是转变不了“学困生”的命运。
 “学困生”的学生往往需要付出比“优等生”高出几倍的代价,这正是“学困生”转化的艰苦性所在。沉重的压力,超限度的负荷,使不少“学困生”步履蹒跚,虽尽其力,却前进不了半步。
二、在心理上,“学困生”有多重的负担
“学困生”是最敏感的,他们心理上的压力不仅来自家长、教师,也来自于同学之中。周围的人在学习、生活中,往往有意无意地对她造成压力,给“学困生”带来伤害,甚至形成所有人和“学困生”的对立状态。这样一来,“学困生”自尊心受到挫折,学习上自卑感严重,失去了学习的信心,甚至形成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状态。
吴颖欣,她爸爸教她时,又不够耐心,对她左一个“蠢才”右一个笨蛋;在学校里,大多教师对她总是批评,身边同学对她也是用歧视、排斥的态度。她的心理负担极其严重。久而久之她怀疑了自己的力量,丧失了学习的勇气。最后,她不仅对学习产生了厌倦心理,甚至连家长、教师、同学也统统变成了厌恶的对象。她终日一言不发,动不动就以泪洗面。
家长、教师、同学给吴颖欣心理上造成的多重负担,从而带来了紧张的父女关系、师生关系、同学之间的关系,她时时处于一种紧张防卫状态,教学效果如何是可想而知的。
压力、沉重的压力,是扼杀“学困生”的刽子手。“减压”,是转化“学困生”的关件。如何减压?
(一) 在学习上,要区别对待
教师应体谅“学困生”学习上的困难,一方面对“学困生”的帮助要耐心细致。另一方面,布置学习任务要从“学困生”的实际出发,做到适可而止,留有余地。布置作业不仅不能追加负担、盲目加大作业量,相反倒应该采取坚决的“减压”措施。“学困生”可免去一些科目的平时测验,让其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按自己的计划学习。补课则要分轻重缓急,区别对待,统一安排,要把新旧知识设计成一个符合“学困生”的认识特点的知识梯度,才有可能使他们产生兴趣,增强信心。如果急于求成,要求过高,就会陷入“其进锐者,退其必速”的被动局面。
吴颖欣超负荷地勤学了一个学期,还转变不了学习“差”的命运,我在第二学期给她采取了上述的“减压”措施,效果显著。加上她本来就是个勤奋学习的人,进步竟然惊人地神速。一学期下来,语文、数学本来都只是三、四十分的,一下子跃到了两科都九十多分。
(二) 在心理上,要融洽和谐
教师应减轻“学困生”心理上的负担,重视集体的教育作用。“学困生”心理上的负担,是由紧张的父女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造成的。所以,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加强思想工作。思想工作的对象包括“学困生”的家长、其它科任老师、班中同学,要对一切歧视、排斥“学困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或婉转或严肃的批评教育。现代不少教育家的研究表明,高效率的教学法是情绪轻松的教学法。良好的教学需要为学生创造一种思想活跃、情绪愉快的教学情景,而这种气氛的创造离不开学校与家庭。所以,务必要建立一个团结友爱、互帮互学的班集体,力争建立起真正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形成和睦可亲、其乐融融的家庭。只有这样,“学困生”才能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实现向“优等生”的转化。
吴颖欣最终的转化就是这很好的证明。我对她学习落后的原因进行了充分的调查和细致的分析后,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帮她疏通各种关系,就家访便去了三次。她的学习终于能在情绪愉快的情景下进行了。就拿她的爸爸来讲,张口便骂的作风没有了,父女关系融洽了,还总记得抽时间在节假日带她到公园麦当劳;在她考试的前一天晚上用摩托车载她漫游郊外,轻轻松松……,在这样的家庭、学校环境下,她脸上终于绽开了笑容,性格开朗多了,成绩也稳步上升,期末考试获得了“学习进步奖”。
实践证明,“学困生”是可以转化的。减轻“学困生”身上的压力吧。“学困生”就如一只风筝。风筝紧拉着是飞不起来的,要不时地找好机会放线、放线,他就会越飘越高。这就是“学困生”转化的道理。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