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论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互动策略之我见
- ·下一篇论文:如何有效做好班主任工作之我见
浅谈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3、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指导和训练。这是对学生心理活动影响最大,当然也是最难做好的工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要随时随地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对症下药,比较常用的方式有个别交谈、电话咨询、信函咨询、个案研究等等。在学校展开“知心姐姐”的信箱活动,就是信函咨询的一种形式;或者通过写周记的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作出指导,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个案研究是针对个别学生(通常是一些特殊学生包括资质优异学生、情绪困扰学生、行为偏差学生、家庭处境不利的学生等所实施的一种比较深入的、持续时间较长的个别辅导方式。它要求广泛地收集资料,客观地分析问题的性质与成因,依据诊断的结果,拟定辅导方案,以协助学生解决问题。
首先,教师要全面了解初中生群体的身心发展状况,对教育对象做到心中有数。
初中阶段是个体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及性成熟时期,初中生在两三年内就能基本上完成身体各方面的生长发育并达到成熟水平。生理的成熟使初中生在心理上产生成人感:他们希望获得成人的某些权利,找到新的行为标准并渴望变换社会角色。然而,他们的心理发展速度则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这使初中生的身心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从而引起各种心理矛盾。目前,由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现代文明的普及以及全球性气候条件的的变化等,个体青春发育期普遍存在着提前的趋势,导致青春期的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及矛盾性更加明显的表现出来:一方面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产生冲击,另一方面心理上存在着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
其次,关心学生的成长,帮助学生了解困惑。
时代的飞速发展给予了当代初中生较为广阔的视野,他们接受信息渠道多,知识面宽,活动范围广,思想活跃,却因此也容易有来自社会、家庭、学校以及自身的众多压力,从而产生心理矛盾。表面看来,他们被家庭、社会的关爱所包围,无忧无虑地生活,但这正使他们很多心理问题不容易显露出来。事实上,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长期和这群孩子生活在一起,处于职业的敏感,也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情绪变化以及行为举止洞察出他们内心的变化。初中生毕竟是未成年人,他们的问题还是会在不知不觉中流露出来,教师只要多留心,多注意观察,仍然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能够做到及早预防,及时纠正。
第三,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让初中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自我心理调试的方法。
渐渐成长起来的初中生,成人感日益强烈。然而身心发展状况又让他们每一个或多或少经历着心理的困扰:生活、学习、竞争、友谊、理想、现实,交织在一起,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沮丧;有奋斗的快乐,也有迷茫的无奈。尽管随着年岁的增长,他们能更多地了解社会,了解自我,然而痛苦的时候,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懂得向人倾诉的,他们更多地选择自我苦闷,或者和亲密的同龄朋友一起苦闷,甚至也有的自暴自弃。因此,老师要在传授心理健康常识的同时,教给他们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和技巧:告诉他们如何适时抑制情绪,如何恰当宣泄痛苦,如何转移不良情绪,如何变换角色找到轻松愉快的心情。常言道: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要真正走出心理困境,除了借助他人的力量得以缓解,最终仍然要靠自己的努力。
第四,学校与家长联手,共同帮助学生。初中生疑虑、叛逆、善辩、也多变,他们思想认识开始复杂起来,但处理问题又很简单,情绪容易激动,激动起来难以控制,蛮不讲理。同时,初中生往往认为自己长大了,一切学习、生活、交往等问题,自己都可以处理,而且可以理直气壮地为自己负责。但是,有时侯他们陷于心理困境后无法排解也不愿主动寻求帮助,容易越陷越深,引发心理疾病。这时,教师就要主动和家长联系共同帮助学生。如,初中二年级学生小文,老师、家长对小文都很放心,因为他成绩优秀做什么事都很自觉。可是后来小文的成绩直线下降,每天都没精打采,老师以为他病了让他好好休息,而家长又以为他一切正常,当老师向家长反映情况时家长大吃一惊,互相联系后才知道小文经常去网吧。
总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新课题,它既是时代的产物,也是社会进一步发展的要求。特别对于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每一位教育者必须高度重视。同时,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掌握更多的策略,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教育资源,因材施教,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党的教育方针、教育改革的贯彻落实、为中华民族一代新人的培养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2002年
卢秀安 现代心理教育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
李峰 走向心理健康 北京华文出版社 2002年
张履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2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指导和训练。这是对学生心理活动影响最大,当然也是最难做好的工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要随时随地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对症下药,比较常用的方式有个别交谈、电话咨询、信函咨询、个案研究等等。在学校展开“知心姐姐”的信箱活动,就是信函咨询的一种形式;或者通过写周记的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作出指导,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个案研究是针对个别学生(通常是一些特殊学生包括资质优异学生、情绪困扰学生、行为偏差学生、家庭处境不利的学生等所实施的一种比较深入的、持续时间较长的个别辅导方式。它要求广泛地收集资料,客观地分析问题的性质与成因,依据诊断的结果,拟定辅导方案,以协助学生解决问题。
首先,教师要全面了解初中生群体的身心发展状况,对教育对象做到心中有数。
初中阶段是个体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及性成熟时期,初中生在两三年内就能基本上完成身体各方面的生长发育并达到成熟水平。生理的成熟使初中生在心理上产生成人感:他们希望获得成人的某些权利,找到新的行为标准并渴望变换社会角色。然而,他们的心理发展速度则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这使初中生的身心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从而引起各种心理矛盾。目前,由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现代文明的普及以及全球性气候条件的的变化等,个体青春发育期普遍存在着提前的趋势,导致青春期的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及矛盾性更加明显的表现出来:一方面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产生冲击,另一方面心理上存在着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
其次,关心学生的成长,帮助学生了解困惑。
时代的飞速发展给予了当代初中生较为广阔的视野,他们接受信息渠道多,知识面宽,活动范围广,思想活跃,却因此也容易有来自社会、家庭、学校以及自身的众多压力,从而产生心理矛盾。表面看来,他们被家庭、社会的关爱所包围,无忧无虑地生活,但这正使他们很多心理问题不容易显露出来。事实上,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长期和这群孩子生活在一起,处于职业的敏感,也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情绪变化以及行为举止洞察出他们内心的变化。初中生毕竟是未成年人,他们的问题还是会在不知不觉中流露出来,教师只要多留心,多注意观察,仍然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能够做到及早预防,及时纠正。
第三,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让初中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自我心理调试的方法。
渐渐成长起来的初中生,成人感日益强烈。然而身心发展状况又让他们每一个或多或少经历着心理的困扰:生活、学习、竞争、友谊、理想、现实,交织在一起,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沮丧;有奋斗的快乐,也有迷茫的无奈。尽管随着年岁的增长,他们能更多地了解社会,了解自我,然而痛苦的时候,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懂得向人倾诉的,他们更多地选择自我苦闷,或者和亲密的同龄朋友一起苦闷,甚至也有的自暴自弃。因此,老师要在传授心理健康常识的同时,教给他们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和技巧:告诉他们如何适时抑制情绪,如何恰当宣泄痛苦,如何转移不良情绪,如何变换角色找到轻松愉快的心情。常言道: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要真正走出心理困境,除了借助他人的力量得以缓解,最终仍然要靠自己的努力。
第四,学校与家长联手,共同帮助学生。初中生疑虑、叛逆、善辩、也多变,他们思想认识开始复杂起来,但处理问题又很简单,情绪容易激动,激动起来难以控制,蛮不讲理。同时,初中生往往认为自己长大了,一切学习、生活、交往等问题,自己都可以处理,而且可以理直气壮地为自己负责。但是,有时侯他们陷于心理困境后无法排解也不愿主动寻求帮助,容易越陷越深,引发心理疾病。这时,教师就要主动和家长联系共同帮助学生。如,初中二年级学生小文,老师、家长对小文都很放心,因为他成绩优秀做什么事都很自觉。可是后来小文的成绩直线下降,每天都没精打采,老师以为他病了让他好好休息,而家长又以为他一切正常,当老师向家长反映情况时家长大吃一惊,互相联系后才知道小文经常去网吧。
总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新课题,它既是时代的产物,也是社会进一步发展的要求。特别对于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每一位教育者必须高度重视。同时,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掌握更多的策略,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教育资源,因材施教,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党的教育方针、教育改革的贯彻落实、为中华民族一代新人的培养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2002年
卢秀安 现代心理教育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
李峰 走向心理健康 北京华文出版社 2002年
张履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2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