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论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互动策略之我见
- ·下一篇论文:如何有效做好班主任工作之我见
浅谈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内容摘要】 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意义重大,他们素质的高低影响国家未来接班人的质量,尤其是占人口比例大的农村学生。因此,我们要抓好农村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 农村初中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的献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所需要的较高的心理承受力,能正确对待挫折与压力,能在学习和事业中体现自尊和自信的人的教育活动。
我国在90年代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共中央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革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璄的能力。”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也强调,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纳入学校德育工作。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心理健康是现代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表现有利于一个人健康地成长。中学生是人生变化最快、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人格形成的关健时期,也是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时期,青少年素质高低影响国家未来接班人的质量,特别是占比例大的农村中学生。
二、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情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儿童步入青春期的时间也一步步提前。就拿我们农村来说,小学生自六年级升入七年级起大部分学生陆续进入青春发育阶段。他们在身体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与此同时,其心理还不成熟,并不具备成年人心理所应有的品质和能力。因而,这一阶段的学生心理表现出自我意识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得以发展,理想初步形成,认知能力有较大进展。这些表明,学生正走向心理成熟。这一过程中,其心理发展充满矛盾和问题。作为老师,在这时如引导得当,可以促使其健康发展,顺利度过青春期;反之,则可能阻碍、延缓这一过程的完成,甚至有可能误入歧途。
现在农村中学生心理疾病逐年呈上升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习方面——34%的初中生有厌学心理;考试方面——普遍存在考试焦虑、考场恐惧和认知变态现象;情绪意志方面——41%的初中生情绪波动性大,47%的中学生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另外,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逆反心理等。近年来,中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成为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三、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认识问题。目前,就我们农村地区来讲,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是令人担忧的,父母也比较关心孩子的成绩和孩子的身体健康情况,但很少关心子女的心理。如,我们麦岭初中1200多学生,有六百多学生的家长外出打工,仅靠年老体弱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戚生活。远方的父母仅能隔三五月才打电话回来过问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等问题,根本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心理学知识和能力水平的限制。在农村的学校里,没有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本人是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只培训一个星期,仅凭借大学时学习的心理教育学和生活经验,也因为我是政治老师,而且从事多年班主任工作。心理健康知识在广大教师中普及率低,面对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少教师爱莫能助,束手无策。有一些教育工作者当遇到学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都习惯于用思想意识,道德观念或是自己的准绳去作出是非、对错的简单判断,采用不当的方法,体罚、心罚学生,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有些后进生,被教师所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
四、如何搞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由于农村学校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没有专职的教师,我们很难对学生进行正规的心理健康教育。但并不是我们就应该忽略这方面的工作,而是应该在我们能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做到的基础上,尽全力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在智力、品德、身体诸方面的开发与养成,这一点早已被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所证明。学校开办心理咨询机构、心理训练中心,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为心理患者提供治疗帮助。要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全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就要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到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看待,可以说,是否重视和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衡量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也能反映一所学校校长和教师的眼光。
(二)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老师自身素质。
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既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需要,也是保障此项工作高质有效的需要。
(三) 开辟多种渠道,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1、要求班主任结合班级、团体活动开展心理活动
要开展丰富多彩并且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在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也会使学生进入特定的心理氛围,受到感染。如针对中学生参与意识强、表现欲强的特点,可利用出板报、办校刊、开展知识竞赛以及各种表演等多种课外活动,使学生在有益的文化熏陶中提高文化素养,陶冶高尚情操,养成健康心理状态。小学升初中的入学心理指导工作也相当重要,毕竟中学和小学在各方面都很大的差别,做好心理工作,预防学生因为不适而引起的心理问题。例如可以定期开讲座等。
2、要求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
课堂是教育和教学的主阵地,要把心理健康的教育寓于各科教学实践中去,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得到提高和锻炼的同时,也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和锻炼。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理应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满意地解决。实际上各科教材中蕴含有不少适用于心理辅导的内容素材,教学过程中还会经常出现在有利于实施心理辅导的教育情境。教师只要细心挖掘、善加利用,一定可收到心理辅导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