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政治教案高二政治教案

《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3-05-11 15:36:48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第一框教学设计
年级:中山市东升镇高级中学二年级   授课教师:谢秀华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
本节课主要通过丰富的文字素材,学生在阅读和思考及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言语-语言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
学内容
版本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活与哲学》
单元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课题
寻觅社会的真谛
框题
 社会发展的规律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对社会历史领域的了解较少,通过单元的学习,让同学们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纷繁芜杂的社会现象归根到底就由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组成的。明确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了解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在实践中实现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推动社会前进。
教材分析
 
本专题内容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理论。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社会历史观的基本观点,目的是为下一课讲人的价值与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做准备。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运用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分析、解决问题;运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分析、解决问题;了解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2、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的精神、综合探究能力;
2、通过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学习研究,初步形成正确的社会历史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尊重社会发展规律,走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为社会发展人类进步做贡献。
 
教学重点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教学方式
教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
学法
合作探究法
教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课时 社会发展的规律
一、回顾旧识,引出本单元的地位。

 

 
辩证唯物主义
(整个世界)
历史唯物主义
(人类社会)
辩证唯物论
唯物辩证法
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联系、发展、全面)
(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
文本框: 马克思主义哲学
二、提出问题,设疑激趣
思考:为什么过去人们在历史观上会陷入唯心主义即历史唯心主义(唯心史观)的错误?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86,并且联系哲学概述的内容作答。
 
学生回答,老师小结:
(知识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                    的有机统一;唯物辨证的        和唯物辨证的        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辨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旧的社会历史论的局限性-认为社会历史由人的动机、目的决定
   社会历史是人们活动的结果,而人的活动是有自觉意识和目的的。由此便形成一种假象,似乎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动机、目的等决定的。以往的社会历史理论被这种假象所迷惑,它们至多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没有进一步追溯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社会存在。
 
三、讲授新课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
学生看书P88相关链接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科学以及风俗习惯等。

下列现象属于社会存在的是

                                       (               )
A.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思想
B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C .生产关系                 D .生产力       
E . 文学艺术 
F .自然地理环境 
 
练习
阅读材料
城里的孩子真是好,有高楼、小车和电脑,还能天天上学,吃汉堡,幸福享不了……
山里孩子真是好,有高山、白云和小鸟,可以不上学,不用辅导,幸福享不了……
鲁迅先生说:“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京拣煤渣老婆子的辛酸,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老太爷一样-------”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包括歪曲虚假的社会意识,无论其主观色彩多么浓厚,也不管它披上何种神秘的外衣,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P88
【举例】P87漫画:地狱的情景;万能的上帝;
【课堂探究】课本第87页 宗教所描绘的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是什么关系?
人的许多不切实际的念头、思想和实际生活之间是什么关系?  
【探究提示】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包括歪曲虚假的社会意识,无论其主观色彩多么浓厚,也不管它披上何种神秘的外衣,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思考并回答: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今天,为什么会存在落后愚昧的思想?体现了什么道理?
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课堂探究】课本第88页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为什么会存在落后的和腐朽的思想?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能不能产生先进的社会意识?为什么?  
【探究提示】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即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具有不同步性。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之间并不是亦步亦趋、绝对统一的关系,二者具有不同步性,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以上(2)(3)揭示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练习巩固
胡锦涛同志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进伟大的事业。”这句话体现了 (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B.社会存在随社会意识的变化而变化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D.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一个时代的文化主题,总是与这个时代的特征紧相呼应,与这个时代的任务紧密相连。这说明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发展是同步的
20087月我国曾对15个副省级城市的公共环境、公共秩序、公益行动等文明指数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公布后,促进了社会文明建设。这说明                                       (   )
A.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B.城市文明建设要突出地方特色
C.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D.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反垄断法》是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而制定的,它的实施对我国的经济建设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请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上述材料。
 
答案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反垄断法》是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而制定的。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反垄断法》的实施对我国经济建设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4)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关键是把社会的本质理解为实践,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最本质的内容生产方式是在实践中生成的,社会意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经济、政治和文化;实践生成了全部社会关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思想;时间构成了社会历史的变迁和发展;实践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所以,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过渡】实践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也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赖以建立的根本,是贯穿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核心概念。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但是社会基本矛盾是在实践中生成的,并且正是人的实践活动推动了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在生产活动中所形成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A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C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举例)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1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决定了我国除了实行公有制为主体,还应该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及除了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还应该允许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建国初期我国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不利于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严重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市场经济体制,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以上材料体现了什么哲理?
 
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a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适合生产力     推动;不适合生产力     阻碍)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课堂探究】课本第89页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探究提示】人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了自身的素质,更新了劳动资料,开辟了新的劳动对象。这些变化必然会引起人和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关系的改变,人和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关系的改变又会引起人们在生产、交换和分配中的地位的改变。这就是人的实践活动引起生产力的变化,生产力的变化发展又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的基本过程。  
 
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A含义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设施和社会意识形态。
在阶级社会,政治法律制度包括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们、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A 生产资料公有制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国家政权           D 社会意识形态
E 按劳分配制度       F 大机器生产
G 人民代表制度
H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I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1) 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决定了政治上必须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我国原有政府管理过多过滥,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3)2004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行政许可法》进一步规范政府的职权,更好地发挥了为市场经济服务的职能,促进经济发展。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决定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服务于先进        促进发展,推动进步;)
(服务于落后        束缚发展,阻碍进步;)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课堂探究】课本第89页    为什么发展生产力就需要改变生产关系中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上层建筑中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
【探究提示】发展生产力就需要改变生产关系中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上层建筑中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并进一步思考进行这种变革的原因,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2)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的实现途径
A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通过阶级斗争实现
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被剥削阶级反对剥削阶级的阶级斗争,迫使统治阶级不得不调整某些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来缓解社会基本矛盾,从而或多或少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当旧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时,只有通过先进阶级反对反动阶级的革命,才能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
【课堂探究】课本第91页 
A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B社会发展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
【探究提示】A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B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在阶级社会里,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图示: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四、课堂小结:(略)
 
 
 

教学建议:
谢秀华老师的课因为是从辩证唯物主义转到历史唯物主义的第一节课,学生对新学的知识会比较陌生,但是谢老师用新旧结合的办法,通过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框架,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旧知识引到新知识,让学生倍感亲切,使新知识很快被接受了。该课很多新概念,谢老师准备了大量的素材,把枯燥的概念形象化。通过丰富的文字素材,学生在阅读和思考及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主要培养了言语-语言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
 
谭素安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