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管理论文

浅论农村初中校园文化建设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4-01-16 20:26:23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三)校园物质文化。它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化形态,是富有育人作用的物理环境,通常表现为两种状态:一是环境文化,如校容校貌、校园绿化、室内美化、室外净化等;二是设施文化,如教学楼、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语音室、电教馆,各科竞赛成果陈列室、文体器材的装备,整洁的后勤装备等等。
(四)校园课程文化。
 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如空气之于人,水之于鱼,使学生耳濡目染,具有催人奋发向上 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力量。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功能
 (一) 陶冶激励功能。
 校园文化的功能不同于教师教、学生学这样一种以系统传输反馈为主的课堂教育方式。墨子说过: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校园文化从空间形态上看,是一种有形或无形的文化环境、精神氛围。教师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品德,甚至他的一言一行、他的字体、都会成为中学生仰慕和摹仿的对象;学习气氛浓、要求严格的学校,其学生必定刻苦好学;体育突出、文娱活动丰富的学校必然出文体人才。良好的校园文化无不以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方式,影响着学生知、情、意、行、思,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的学生发挥巨大的教育作用。另外,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催人向上的校风、校园精神有着重要作用。一所好中学,必然是处处充满集体的温暖,使学生感到生活在一个团结友爱的大寡庭。他们会以自己是这所学校的一员感到自豪,同心协力为校争光,时时处处在维护和提高学校声誉中。这就是校园文化的魅力所在。
 (二) 扬弃选择功能。
 校园文化从本质上讲应是对社会消极文化的剔除,对积极文化的摄取,即对社会文化“扬弃”后精华的积淀。这种校园文化一旦在校园确定后,必然对社会异质文化有排斥功能。如在一个进取、拼搏氛围很浓的校园,厌学经商思潮就会受到排斥;在一个活动丰富多采、充满风范正气的校园,各种消极文化、歪风邪气的市场就会萎缩。虽然一些中学生在对多元文化的判断和选择上,存在误区。如果我们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用优质丰富的校园文化来充实他们,这必将使他们对文化的心理渴求得到合理满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得到逐步提高,从而有效抑制和排斥各种消极逆向文化对他们的侵蚀。
 (三) 价值导向功能。
 当代中学生受社会上各种文化思潮的冲击,使得他们在价值取向上表现出迷茫性、摇摆性甚至发生价值取向错位。如有的学生受西方灰色文化的侵袭,追求享乐主义价值观,认为吃喝玩乐是人生的真谛等等。在有些学生价值取向错位的情形下,发挥校园文化的积极导向功能就显得十分重要。比如,可以可请当地的劳动致富能手、劳模等到校举行事迹报告会。事实证明,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对中学生科学价值观、生活观的确立有重要的导向功能。
  四、农村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
 (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设计,优化育人环境。
 校园是向青少年传播人类文化和文明成果的专门文化机构和场所,它比任何一种文化教育环境都具有更强的目的性、组织性、计划性。可是一些学校领导对校园文化缺乏科学认识,看问题缺乏高度,急功近利,没有长远规划,只注重眼前利益。对于学校的环境、设施、制度、组织等各项软硬件建设缺少整体规划和和统一管理,不能形成一种积极、健康、和谐的教育氛围,
 (二)要多元结合。
 学校文化建设不可脱离实际,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才是搞好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
 1、与本地农村文化相结合。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决不是封闭的,而要在开放中建设和发展。农村学校是老百姓最崇高的精神文化阵地。农村学校是植根于广大农村的主要文化阵地。因此我们要主动打破校园的局限,吸收群众代表参与,激发当地不同阶层、不同年龄层次的校外人士把一生丰富的人文精神奉献于农村学校文化建设,学校通过与农村文化进行沟通和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吸收农村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和成果,不断丰富、繁荣校园文化,使农村学校文化具有多元性。
2、与五育紧密结合。
利用校园标语、口号、室牌、宣传画的油漆刷新和更换,利用运动会、歌咏比赛、学科竞赛、植树活动等等来进行五育的渗透。
  3、与语文学科教学紧密结合。
语文教学及其相关的课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在素质教育实施中的一条最好途径。由于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使之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很多方面都带来了便利条件,办好黑板报、手抄报、“校园之声”广播,搞书画展览、征文等等,很大程度上加强了文化建设的力度,多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并且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对语文教学也会有相应的帮助和提高。
  五、进行农村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应从以创建优美校园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文化入手。
  由于农村学校建设资金有限,因此在物质文化建设时应根据教育的特点、民族的特点、时代的特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校制宜,要经济、实用,设计体现出“五性”,即科学性,整体规划,合理布局:教育性,渗透思想教育的成份,寓德育于物质文化建设中;经济性,物质文化建设要有艺术性并具时代感。地域性,融当地文化和时代文化为一体;艺术性,精心设计,严密组织,使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富有艺术意味,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但却不可一味追求时髦、高档、漂亮。这样校园环境建设才能做到“四化”,即绿化、美化、净化、静化。实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 这样的校园环境既满足学生“可居”需要的物质产品,又是满足学生“可赏”需要的精神产品,具有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二)努力培育校园精神。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是育人目标的高度概括。校园精神不但是对学校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而且还应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工作目标。突出表现在校风、教风和学风上。
 1、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即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采取的领导体制、教学制度和课程安排、社团活动形式等。俗话说:“不依规矩,无以成方圆”。学校应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围绕育人这个核心。学校的规章制度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全,规章制度应该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二是细,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三是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为了使广大师生了解和掌握各项规章制度,可按适用范围将教职工管理制度及学生管理制度分订成册,用知识竞赛或考试的办法,督促学生学习掌握制度的内容,使大家明白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违反了规定要受到什么处罚。符合条件将得到什么奖励。为了保证制度的贯彻落实,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网络。例如,我校就成立以党支部书记挂帅,主管校长负责,工会主席、政教处主任、团委书记、年级组长参加的领导小组,实行“四线”管理。即:“党支部、工会、团委”一条线;“主管校长、政教处主任、班主任”一条线:“校团委、学生会、团支部、班委会、各班值日生”一条线;“校长室、政教处、派出所、学生家长”一条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Tags:浅论农村初中校园文化建设

作者:佚名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