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教案:《近体诗六首》(石头城、锦瑟、书愤)教案
- ·下一篇教案:窦娥冤•例题解析
伶官传序教案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④“书曰”:引证经典。
⑤“忧劳”二句:本意在此。
4.第4段。
问:“岂独伶人也哉”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要联系上文来理解。(这是省略句)说得完全一些,应为“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上文有“数十伶人困之”,故此处可以省略。作者连用“也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意思是“大下之困于所溺者多矣”,用“也”对这个意思表示极其肯定,用“哉”表示可叹可惜之意,又表反问,以发人深思。)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①作为《伶官传》的序,以此归结要点,就扣了题;②宕开一笔,借庄宗之困于怜人而亡国警诫后人。)
附评点语:
①第一句:照应开头“盛衰之理”。
②“夫祸患”二句:重在说衰。
5.分析史论的体裁特点。
教师讲述:任何一种文章体裁都是有发展变化的,史论也是如此。最早的史论,指的是史家在本纪、列传后面所写的一段评论文字,如《史记》中的“太史公曰”、《汉书》中的“赞曰”;后来扩大到凡是就史实发议论的文章都称为史论。贾谊的《过秦论》出现在《史记》之前,原是一篇策论,后被附于《史记•秦始皇本纪》之后,用以代替作者的评述,也就被看作史论了。
学生讨论史论体裁的特点。
小结:
①从史实中提炼观点;
②在观点的指导下叙史,不是介绍历史,而是以史实为论据;
③叙史一般用概括叙述方式,对个别极为重要的史实也可以具体地叙述。
④叙史的目的是为了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因此常有明显的针对性,常用借古喻(讽)今的手法。
【小资料】
(一)重点内容图示。
(二)时代背景简介: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p2i y#u,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庄宗同光四年(926)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乱军大败。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文中最后一段提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即指此事。
(三)作者简介。
作者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大力提倡古文,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他的门下。他在散文、诗词创作和史传编写、诗文评论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而以散文的造诣最高。后人把他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著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宋史》卷三百十九有传。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伶官传》是一篇合传,写了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四个伶人。传中写敬新磨善于讽谏,没有贬词;此外三人则都出入宫掖,货赂交行,偶不逞意,即陷入于罪,破家灭族,因而后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
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了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应当吸取历史的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于表面的繁荣。
(四)译文。
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枝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是我的仇人;燕王是我立他为王的;契丹原与我订过盟约,结为兄弟,可是他们都背叛晋而归顺梁。这三个人,是我的遗恨;给你三枝箭,你可不要忘了父亲(报仇的)愿望。”庄宗领了箭把它藏在宗庙之内。后来他出兵的时候,就派遣部属用值猪羊二牲祭告宗庙,请下那三枝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队伍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送到宗庙里去。
当他用绳子把燕父子捆缚着,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时,他意骄气盛,真可说雄壮极了!到后来仇人消灭了,天下已经平定,只一个军士在夜间喊起来,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匆忙向东跑,还没有看到贼寇,士卒就溃散了,君臣面面相觑,不知道到哪儿去。最后(剩下的那些将领)只落得把头发剪下,对天发誓(愿以死报),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丧气啊!难道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考察他成功与失败的迹象,都是由于人为吧?《尚书》上说:“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谨慎能得到益处。”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所以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所有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竞争;到他衰落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了他,落得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人生的祸患常常在极细微的事情上累积而成,智勇的人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所困扰,难道只是(溺爱),怜人才如此吗?
(五)《伶官传》阅读提示:
本篇选自《新五代史》。全文的重点是写后唐庄宗宠幸四个优伶的故事:有的为报私恩,要求给无功者高官厚禄;有的恃宠侮上,笑骂皇帝于大庭广众之中;有的贪贿害民;有的败政乱国。结果使政治腐败,人心涣散,天下解体,最后闹到亡国破家、身败名裂的地步。作者运用史家的笔法,寓褒贬于叙事之中,对各个人物的评价也比较客观。学者一般公认《新五代史》远远超出薛居正等奉诏监修的《旧五代史》。文笔简洁,斐然可观,叙事比较翔实。读者可以通过这篇文章的具体记叙,更好地学习《伶官传序》。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④。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⑤“忧劳”二句:本意在此。
4.第4段。
问:“岂独伶人也哉”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要联系上文来理解。(这是省略句)说得完全一些,应为“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上文有“数十伶人困之”,故此处可以省略。作者连用“也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意思是“大下之困于所溺者多矣”,用“也”对这个意思表示极其肯定,用“哉”表示可叹可惜之意,又表反问,以发人深思。)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①作为《伶官传》的序,以此归结要点,就扣了题;②宕开一笔,借庄宗之困于怜人而亡国警诫后人。)
附评点语:
①第一句:照应开头“盛衰之理”。
②“夫祸患”二句:重在说衰。
5.分析史论的体裁特点。
教师讲述:任何一种文章体裁都是有发展变化的,史论也是如此。最早的史论,指的是史家在本纪、列传后面所写的一段评论文字,如《史记》中的“太史公曰”、《汉书》中的“赞曰”;后来扩大到凡是就史实发议论的文章都称为史论。贾谊的《过秦论》出现在《史记》之前,原是一篇策论,后被附于《史记•秦始皇本纪》之后,用以代替作者的评述,也就被看作史论了。
学生讨论史论体裁的特点。
小结:
①从史实中提炼观点;
②在观点的指导下叙史,不是介绍历史,而是以史实为论据;
③叙史一般用概括叙述方式,对个别极为重要的史实也可以具体地叙述。
④叙史的目的是为了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因此常有明显的针对性,常用借古喻(讽)今的手法。
【小资料】
(一)重点内容图示。
(二)时代背景简介: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p2i y#u,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庄宗同光四年(926)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乱军大败。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文中最后一段提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即指此事。
(三)作者简介。
作者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大力提倡古文,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他的门下。他在散文、诗词创作和史传编写、诗文评论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而以散文的造诣最高。后人把他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著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宋史》卷三百十九有传。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伶官传》是一篇合传,写了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四个伶人。传中写敬新磨善于讽谏,没有贬词;此外三人则都出入宫掖,货赂交行,偶不逞意,即陷入于罪,破家灭族,因而后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
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了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应当吸取历史的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于表面的繁荣。
(四)译文。
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枝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是我的仇人;燕王是我立他为王的;契丹原与我订过盟约,结为兄弟,可是他们都背叛晋而归顺梁。这三个人,是我的遗恨;给你三枝箭,你可不要忘了父亲(报仇的)愿望。”庄宗领了箭把它藏在宗庙之内。后来他出兵的时候,就派遣部属用值猪羊二牲祭告宗庙,请下那三枝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队伍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送到宗庙里去。
当他用绳子把燕父子捆缚着,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时,他意骄气盛,真可说雄壮极了!到后来仇人消灭了,天下已经平定,只一个军士在夜间喊起来,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匆忙向东跑,还没有看到贼寇,士卒就溃散了,君臣面面相觑,不知道到哪儿去。最后(剩下的那些将领)只落得把头发剪下,对天发誓(愿以死报),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丧气啊!难道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考察他成功与失败的迹象,都是由于人为吧?《尚书》上说:“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谨慎能得到益处。”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所以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所有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竞争;到他衰落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了他,落得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人生的祸患常常在极细微的事情上累积而成,智勇的人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所困扰,难道只是(溺爱),怜人才如此吗?
(五)《伶官传》阅读提示:
本篇选自《新五代史》。全文的重点是写后唐庄宗宠幸四个优伶的故事:有的为报私恩,要求给无功者高官厚禄;有的恃宠侮上,笑骂皇帝于大庭广众之中;有的贪贿害民;有的败政乱国。结果使政治腐败,人心涣散,天下解体,最后闹到亡国破家、身败名裂的地步。作者运用史家的笔法,寓褒贬于叙事之中,对各个人物的评价也比较客观。学者一般公认《新五代史》远远超出薛居正等奉诏监修的《旧五代史》。文笔简洁,斐然可观,叙事比较翔实。读者可以通过这篇文章的具体记叙,更好地学习《伶官传序》。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④。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