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教案

《驿路梨花》导学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8-03-02 01:38:37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第三部分(13-27自然段),主要写瑶族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
 
第四部分(28-36自然段),主要写梨花之妹讲出小屋的来历。
 
第五部分(37自然段),热情赞美,结束全篇。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赏读课文,逐步梳理出作者的思路,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引导学生分析第一部分。
 
1.本文开篇写了什么?写这些起着什么作用?
 
〔明确〕 本文开篇从“我们”的视觉,用一个感叹句开始,描写山峦。“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挨”“延伸”“消失”三个动词,由近及远,描写出山峦层叠,一望无际。“迷茫的暮色”,又表明“我们”行进山中已经到了傍晚时候。这样描写山峦,表明时间,衬托出“我们”的焦急心情,为小屋的出现做好铺垫。
 
2.“我们”在发现梨树林中小屋前的情况怎样?
 
〔明确〕 “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我们”在发现梨树林中小屋前,行走在人迹很少的深山密林当中,天色已晚,担心“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
 
3.“我们”看到梨花时的心情怎样?
 
〔明确〕 老余“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表现出意外看到梨花的惊喜之情。“这里有梨树,前边就会有人家”,梨花使“我们”产生了希望。“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进一步描写出梨树林中的如画境界,表现了“我们”满怀希望在林中寻找人家的心情。
 
4.“我们”首先看到了小屋的什么情况?产生了什么疑问?这起着什么作用?
 
〔明确〕 “我们”首先看到小屋“没有灯也没有人声”,不禁产生了“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的疑问,设置了悬念。
 
进一步体会第一部分的作用,预习后文,准备下节课进行分析。
 
驿路梨花
 
第课时
 
导入:回顾型
 
[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通过检查上堂课所学,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以便于这节课更好地过渡,完成教学目标。
 
上堂课,我们梳理出了文章的段落层次、主要内容,并且研读了第一部分,今天我们继续研读接下来的段落。
 
一、课文研讨
 
1.由分析过的第一部分,引导学生分析第二部分。
 
(1)“我们”接着看到了小屋的什么情况?写这些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明确〕 “我们”看到:“门是从外扣着的”,屋内“火塘里的灰是冷的”,小屋“好多天没人住过了”;门板上写着“请进”,屋内大竹筒里装满了水,并且用几行“粗大的字”告诉来人“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表现出小屋主人真诚热情地帮助行路的人,准备得非常周到。
 
(2)小说写出“我们”在小屋中的什么情况?写这些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明确〕 小说写出“我们”在小屋中烧火做饭,“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走了”,表现出小屋主人帮助素不相识的“我们”解除了旅途当中的疲劳和饥饿,帮助了深山行路的人。
 
(3)饱暖以后,“我们”都非常感激小屋主人,“我”和老余的对话表现了什么?这在行文上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明确〕 “我问老余:‘你猜这家主人是干什么的?’老余说:‘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两人猜测起了小屋主人是干什么的,既表现出对这家主人的感激之深,又在行文上照应前文设置的悬念;“可能”,语气并不肯定,深化了前面设置的悬念。
 
2.引导学生分析第三部分。
 
(1)瑶族老人进屋后,“我”和老余的反应表现了什么?老人的反应表明了什么?这在行文上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明确〕 表现出急切要向主人道谢的感激心情。老人的反应表明了把他当作主人是个误会。写出这个误会,既构成了曲折生动的情节,又在行文上再次照应前面设置的悬念。
 
(2)老人述说了自己曾经打扰小屋,终于打听出小屋主人是对面山头上“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这段语言在叙述故事上起着什么作用?表现出什么?在行文上起着什么作用?
 
〔明确〕 这段语言具有插叙故事的作用,表现出小屋帮助了很多行路的人,意义重大;终于打听出小屋主人名叫梨花,既表现了老人非常感激小屋主人的心情,又在行文上再次照应前面设置的悬念,似乎已经解开了这个悬念。
 
(3)小说写出“我”在这天夜里什么样的梦境?表现了什么?
 
〔明确〕 写出“我”在梨树中看到梨花姑娘的梦境。表现了“我”对她的衷心赞美。
 
3.引导学生分析第四部分。
 
(1)小说是怎样写出梨花之妹的出现的?当时是什么样的情景? 写这些在行文上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明确〕 是结合着“我”和瑶族老人的误认,写出梨花之妹的出现的。“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听这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的“我”,马上想到“她一定是梨花”;老人更“立即走到她们面前”,弯腰行礼致谢,感谢她们盖了这间小屋;“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说:“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哈尼小姑娘的出现,再次发生了一个误会。写出这个误会的发生和解开,再次照应前文设置的悬念。小姑娘讲出盖房人是解放军,但解放军为什么在这里盖房子?为什么传说梨花姑娘是小屋主人?为头的小姑娘是否就是梨花?这就在讲出了盖房的是什么人的同时,又生出了新的悬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Tags:

作者:佚名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7012819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