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德育论文

德育论文:中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与应对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2-04-18 15:58:29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德育论文:中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与应对
殷志勇


【内容提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渐突出。在实施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用科学而有效的方法认识和掌握学生的心理问题,因势利导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的成功与失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关键词】心理问题 分析 对策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渐突出。调查表明,中学生中存在心理异常的约占30%,患有心理疾病的约占15%。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与考试焦虑、心理承受力脆弱、人际交往障碍、性格孤僻抑郁、自卑心理严重、对新环境不适应等等。不良心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可等闲视之。能否用科学而有效的方法认识和掌握学生的心理问题,因势利导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的成功与失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
(1)家庭因素

近年来,随着人们竞争意识的增强,许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不断上升,他们常以个人的主观愿望去要求孩子,而对孩子的兴趣、爱好与实际能力全然不顾,结果是许多孩子由于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又不敢公开与父母冲突,所以把不满压在心里,有时转向同学发泄,冲动性很强。因为不能达到家长的期望,他们经常受到父母的数落,甚至惩罚,由此加重了不满、恐惧、焦虑、自责的倾向,直接导致了身心的不健康状态。可见,家长对子女的期望水平,在没有转化为孩子的内心需要,甚至与其需要相冲突时,最容易引起他们的精神压力,而导致种种心理问题的产生。

在影响亲子关系的各种因素中,最主要是不良的家长教养态度和方式,如调查中涉及到的父母要求过高、不尊重孩子、不关心孩子、与子女之间缺乏理解和沟通、对孩子负面评价过多及父母对孩子要求不一致等都会带给孩子心理上的压力和精神上的负担,还会形成因基本需要无法满足而产生的消极情绪,进而产生心理方面问题。相反,如果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和谐,双方关系象朋友一样,孩子愿意和父母交流,说自己的心里话,尤其是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困扰以及人际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孩子就能及时得到父母的帮助以及在父母指导下进行自我调适,从而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状态。

此外,父母离婚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在一个父母离异的家庭中,孩子很难享受到充分的父母共同的爱,这种基本需要的欠缺,极易使学生心理发展上形成一定的障碍。如果父母离异以后,为了自己的利益和想报复对方的愿望,把孩子作为一个工具来伤害对方,比如禁止对方看孩子等,或者把孩子送给自己的父母照顾,这些都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导致孩子心理方面的问题。

(2)学校因素

当前教育市场化倾向加剧,校际间竞争越演越烈,竞争获胜的法宝往往是升学率。虽然素质教育人人叫好,但应试教育却依然大行其道。原因很简单,现在人们评价一所学校的好坏、一个教师工作的优劣的标准还是升学率的高低。为了提高升学率,学校把升学指标层层分解,先是分解到干部,干部分解到教师,教师分解到学生。于是,无边无际的题海,没完没了的考试,胆颤心惊的排名,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学生整日惴惴不安,心事重重。也只有少数学生在获得高分时才有那“开心一刻”,更多的学生在漫长的学习中得到是失败消极的心理体验。加上集体活动少,学生之间缺少沟通,一些成绩一般,学习之外的其他能力又提不到表现,被鼓励的机会就更少了。于是,厌学、孤独、焦虑、嫉妒等不良心理就象野草一样滋生、蔓延。

不良的师生关系是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又一重要原因。教师是代表国家行使教育权的专业人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是包括家长在内的其他人无法比拟的,正因如此,学生特别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爱护和尊重,拥有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主要取决于教师,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取决于教师本身的心理健康状态。但是,部分教师由于自身的原因,在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上产生了一些偏差,在心理健康方面也出现诸如情绪不稳定、缺乏应有的自制力、偏激、狭隘等问题,从而影响了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不良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对学校和学习产生恐惧,出现忧郁、冷漠、孤僻、厌学、缺乏自尊心和自信心等消极心态,也容易导致他们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3)社会因素

当前,我国正外于转型期社会,即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由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转变。在转型期中,由于存在着许多制度上的漏洞,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某些社会问题。如:贪污、受贿、假冒伪劣、卖淫嫖娼、贫困失业、抢劫、离婚率升高等。这些社会现象的存在,使一些成人都产生了信仰危机和价值遗失,当然也会导致部分中学生思想上的混乱。环境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形成,是早已得到证明的。不同的环境可以培养出不同的个性心理、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代的中学生他们正处在改革的大潮中,市场经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样会侵入他们幼小的心灵。他们对于灯红酒绿,贪污腐化等现象不可能天生就有正确的分辨能力。他们常感到困惑、迷茫。盲目的全盘否定,盲目的崇拜和羡慕,都会给他们的心理上带来阴影。生存环境的影响,社会文化的影响,社会经济的影响和社会稳定性的影响都会时常使他们心理失衡,因而产生悲观失望和对前途丧失信心。

(3)学生自身因素

中学生时期是从儿童走向成人的过渡期,意味着即将离开父母、家庭的监护,摆脱对成人的依赖,成为独立的个体,是心理"断乳"的关键阶段。在这个时期,他们内心精神生活充满矛盾冲突,处在一种非常不稳定、不平稳的状态中。目前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还只重视学生的学习问题,使得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做与学习有关的事,个人的需要、兴趣和爱好往往无暇顾及。如果个人在学习中能获得好的成绩,体验到成功和快乐,也算是一种成就的满足和自我价值的体现。但如果学习成绩不理想,自我在学习方面的价值难以体现,缺乏在群体中的重要地位和对群体的归属感,个人原有的兴趣、爱好又不能得到满足,则会使学生产生心理困扰,导致某些心理问题。另外,人际关系状况会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个体进入中学以后,倾向于将情感的中心偏向关系密切的朋友,他们更愿意和同伴交往,与同伴在观点和行动上保持一致,容易受小群体的影响。同时,他们与同伴交往的范围已经不仅局限于同性,他们同样渴望并开始与异性交往,并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获得认同感。相比之下,由于中学生较少受到交往训练,尤其是怎样与异性交往的训练,因此,在同异性交往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更多的障碍。而一旦遇到障碍,有些人就会感到有心理压力,以至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状态以及对自我的不认同感。如果情况一直得不到改善,就会引起心理方面的问题。

[1] [2] [3]  下一页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