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论文:德育论文:中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与应对
- ·下一篇论文:对EEPO有效教育学生学习方式训练的实践感想
浅谈礼仪在学校教育中的德育作用
第三,礼仪教育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指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去塑造和培养大学生的内在品格和修养,也就是塑造学生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高品位的文化境界。人文教育有明显的教化功能。它作用于人的情感状态,影响和改变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个性等,最终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做文明人。现在一般认为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在文学、艺术、历史文化、哲学、伦理等学科中。而礼仪教育涵盖了中国民族的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可见,礼仪教育更能直接地教会学生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做文明人。
第四,礼仪教育与有利于强化学生文明行为,提高文明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交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因为讲文明、讲礼貌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实际体现。普及和应用礼仪知识,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让学生明确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然而每个人的文明程度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形象,同时也影响到整个学校的精神面貌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通过礼仪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礼仪修养,培养学生应对酬答的实际能力,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具备基本的文明教养。让文明之花在我们校园遍地开放。如果人人讲礼仪,我们的社会将充满和谐与温馨。由此可见,礼仪的根本目标是要教育、引导全体公民自觉遵循社会主义礼貌道德规范以及相应的社交礼仪形式,提高人们的文明意识,养成人们文明行为的习惯,促使良好社会风尚形成,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与有序,努力推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青年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对青年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具有跨时代、跨世纪的特殊意义。因为,社交礼仪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必需,而且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强烈要求。总之,要切实加强礼仪建设和礼仪教育,充分发挥礼仪的在学校教育中的德育作用,进而强化其在社会中的道德功能,在全社会树立学礼仪、讲礼仪的风尚,营造文明的氛围,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