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论文:作文教学,贵在以情动人
- ·下一篇论文:小学生作文批改要注意的问题
让阅读教学成为引领语文学习的旗帜
现在是一个信息高速传播的时代,我们须学习先人,前人挤时间来读书。欧阳文忠公“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看小说,上厕则阅小词,盖未尝顷刻释卷也”,他的“三上”读书法我们仍然值得我们学习。董遇的“三余”读书法,“冬者,岁之余也;夜者,日之余也;雨者,月之余也”。这两种方法劝告人们读书要善于利用零星时间,做到时时可读书,处处能读书,使读书完全生活化。古人尚且如此惜时,何况我辈,“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只有珍惜点滴时间去阅读,我们学生的语文水平必然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三、登堂入室——探索钻研
只有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教给正确的读书方法,他们就会如虎添翼,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在不断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同时,他们就会花更多的时间去探索和钻研。
去年,易中天品三国在《百家讲坛》风靡时,适逢我们学习课文《杨修之死》、《出师表》和《隆中对》。所以我借易先生普及三国的东风,将学生对《三国演义》的阅读兴趣,以至探索热情调动了起来。本来,学生最初熟悉的只有草船借箭、三顾茅庐等故事的片断,可经过几节课后,学生竟然有人来问我田丰、沮授和袁绍的对话细节,郭嘉遗计定江东详情,甚至还有曹操的历史形象和文学形象比较分析等等,让我瞠目结舌,惊喜不已。
我知道,这是学生在正确的引导下,已然达到了登堂入室的境界,他们已经有了主动的探索和钻研的意识,并且掌握的知识和自身的能力也是与日俱增。
四、习惯成自然——功到自然成
有人说,优秀是一种习惯。的确,今天你觉得这个有趣、吸引你,就去读了,可能明天就会懈怠了。最难得的是是要天天坚持,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宋人黄庭坚有一名言:“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此味非指佳肴美味,却也寓有鲜美愉悦、生动有趣之意。此面目可憎,亦非几日不读书.便成丑八怪,而是指低俗难耐,使人顿生厌恶之感。这也说明一个持久的好习惯对人非常重要。
有一个妇孺皆知的普遍真理,量的积累才能引起质的变化。我认为,只有阅读达到了一定的量,你的收获往往就会功到自然成,不论是做题应试皆可游刃有余,做人处事更会从容应对。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曾有言,要想把自己的作品放到图书馆里,就得先把图书馆放进脑子里。当年,在破格被清华录取后,他的志愿就是:横扫清华图书馆。他的中文造诣很深,又精于哲学及心理学,终日博览中西新旧书籍。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甚至在某个学年还得到清华超等的破纪录成绩,最终也成为一代学者大师。由于先生学贯中西,学术界自成一家,成就巨大,被誉为文化昆仑。
初中阅读教学的开展,只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兴趣,并且授之以正确恰当的方法,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学习便可高枕无忧了。
总之,初中阅读教学任重而道远。只有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在正确理念的指导下,把精力一心扑到阅读上,兴味盎然地进行阅读训练。那么,有朝一日,你在东篱采菊时,悠然回首,或许就会见到心中神往已久的南山,那才是采撷硕果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