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论文: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下一篇论文:运用注意的规律高效率地组织英语课堂教学
数学导学稿——农村中学教师与学生的法宝
数学导学稿——农村中学教师与学生的法宝
中山市小榄第二中学 王会成
摘 要
数学课堂是一个教学互动、师生共同发展的成长历程。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务必成为每一位教师共同面临的课题。近年来,我在新课改理念的引领下,自身的教学实践中,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从教学基本环节出发,作了一定的探索与实践,基本结论是:教师要“预习指导—加强备课—课堂教学—教后反思—辅导校正”;学生要“预习新课—认真参与教学活动—复习后完成作业”,从中研究出了一套符合我校特色的,以“导学稿”为载体的教与学的新模式。本人从导学稿的基本内涵、导学稿的作用、导学稿的实施要求这三个方面谈谈导学稿为我们农村中学带来的好处。
关键词: 导学稿
数学课堂是一个教学互动、师生共同发展的成长历程。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务必成为每一位教师共同面临的课题。近年来,我在新课改理念的引领下,自身的教学实践中,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从教学基本环节出发,作了一定的探索与实践,基本结论是:教师要“预习指导—加强备课—课堂教学—教后反思—辅导校正”;学生要“预习新课—认真参与教学活动—复习后完成作业”,从中研究出了一套符合我校特色的,以“导学稿”为载体的教与学的新模式。本人从导学稿的基本内涵、导学稿的作用、导学稿的实施要求这三个方面谈谈导学稿为我们农村中学带来的好处。
一、“导学稿”的基本内涵
首先,“导学稿”是一种理念,这种理念与新课程理念不谋而合。教育教学工作中有许多矛盾,最基本的一组就是教与学的矛盾。若处理不好,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效果,我就是从教与学这组矛盾入手搞教改,载体是“导学稿”。“导学稿”不仅关注教师的教,更关注学生的学,并且尤其注重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减少无效劳动,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进而实现减负增效、低耗高效的目标。
其次,“导学稿”是一个平台载体。在这个平台上,师生教学相长,互相促进。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一根辅助学习的拐杖,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运用导学稿进行课堂教学,既要考虑到教学重点难点这些共性的东西,又要充分考虑到本班学生现有的基础、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修养、自身的风格特点以及教材内容的变化等诸多因素,使之更适合学生,更适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导学稿”是一种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运用导学稿上课必须使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发挥集体力量。要编制一份高质量的导学稿,首先要钻研课标,钻研考纲,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与考纲间的差距,还要深钻教材,这些事单靠一个人很难把准脉,很难做到位;上课的过程中,各学科组内相互听课、评课,随时交流,总结经验、教训;期中、期末及中考复习的安排与进行都需要发挥集体的智慧,统筹规划,精选精编高质量的复习题,使学习效益达到最大化。
二、“导学稿”的作用
1.“导学稿”要求提前备课,集体讨论,轮流执笔,并由骨干教师把关审核,既培养了新教师,又发挥了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对教学资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最大化的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
2.“导学稿”完全替代了学生的课堂笔记和课辅资料,减少了学生课堂书写笔记的时间,增加了思考和练习的时间;减轻了书包,提高了效率,真正体现了“辛苦教师一人,解放学生一片”。
3.“导学稿”提前发给学生,使学生有目的的进行课前预习,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带着问题走进教室,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4.“导学稿”强调师生互动,共同探究,正是倡导了“发展和提高”的新教师观和学生观,调动了每个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5.“导学稿”大容量的训练体现了教学“精讲多练”的精神,对于常态生源下的教学质量提高尤其重要。这种训练不是刻板机械的复制,而是在师生大面积活动中完成的。
6.“导学稿”中的练习安排,分普及题(人人要做)和提高题(供同学选做),较好地体现了“面向全体,分层要求”的分层教学思想,使得学习后进的学生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同样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导学稿”的实施要求
1.对学生使用“导学稿”的要求
(1)根据“导学稿”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所有同学必须自行解决“导学稿”中基础题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提高题,碰到生疏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要求学生在使用“导学稿”时坚持三原则:自觉性原则、主动性原则、独立性原则。
(2)课堂上注意作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导学稿”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学后心得)。
(3)每隔一定时间后,将各科“导学稿”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2.对教师使用“导学稿”的要求
(1)原则上不允许再布置课外作业,应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导学稿”,在上课前必须抽出部分“导学稿”(多少酌情而定),以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
(2)用“导学稿”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议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3)用“导学稿”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拓展学生的思维,主要包括:第一、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得知识,暴露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第二、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第三、课堂教学中除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外,教师自己的思维也要得到充分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