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论文:教育的学术传统与教育研究
- ·下一篇论文:创造性拓展训练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改变现有师生评价机制,灵活运用激励机制
(2)促进学校管理科学化。教师综合评价的开展,对学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公正、公平、科学、客观、准确地评价教师,增加了干部工作的强度、管理的力度和信度。教师队伍的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决定学校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客观评价教师是领导管理教师队伍的一个重要环节,体现了一种导向、激励改进、提高的外驱动功能,有效地提高了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总之,教师的评价要知识教学评价与师德行为评价并重,科学文化知识评价与个性心理评价并重,教学能力评价与育人能力评价并重,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并重,按照方向性、一致性、完备性的原则,使小学教师综合评价既有统一标准,又有奖励个性创造的发展空间,在评价标准中留有余地,既有他人评价,又注重教师自我评价,启动教师的自我改进、提高的内驱动力;既有终结性评价,又突出了教师履行工作职责的过程性评价,同时将突出贡献、严重违反师德规范和重大事故纳入指标体系,并增设了“加分”和“一票否决”项目。
二、学生综合评价要全面一致
1、综合评价
就是老师、家长、学生群体、学生自己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各个方面的表现作肯定或否定的价值判断。
2、评价标准
思想品德表现、学习表现、集体生活表现、纪律表现、体育卫生表现、劳动表现和自我修养方面。按《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文明学生标准》;“一日常规”及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卫生习惯等来衡量。
(1) 思想品德表现,热爱学校,热爱班级,自觉受学校教育,积极参加教育活动,要求进步,立志成才。
(2) 学习表现,勤学好问,刻苦踏实,习惯良好,能按时完成作业,注意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3) 集体生活表现,爱护学校和班级的荣誉,能完成集体交给自己的任务,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热心为集体服务,与同学团结友爱。
(4) 纪律表现,严格执行《小学生在校一日常规行为规范》、“文明学生标准”,能够是非分明,坚持原则。
(5)体育卫生表现,自觉锻炼身体,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认真做好“两操”;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扔垃圾。
(6) 劳动表现,劳动态度积极认真,能较好地完成值日生工作和其他公益劳动任务,有较好的生活自理的习惯,自觉地爱护公物。
(7)自我修养方面,尊敬师长,对人礼貌,说话诚实,不说脏话,不说谎话,乐于助人,不挑吃穿,不乱花钱。
3、评价方法
一般有:定性描述法,等级划分法、自我总结法,小组评议法等。我们评价方法是通过“四评”之后进行等级划分,最后由班主任定性描述。
4、定性描述
老师要完全了解学生,要准确,严禁有随意性。评价要有教育作用,我们对学生进行评价,其目的不仅仅在于得到一个正确的结论,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评价能具有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