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教学论文

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与经验散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2-03-16 16:06:45

就这样,把我们的学生引出课堂,引向校园,引向社会,作文何愁“没得写”、“不会写”?作文教学中树立大教育观念,教师学生都有的放矢,“教有所求”,“作有所得”,何愁作文水平不提高?何愁学生素质不提高?

二、培养作文兴趣,让学生不再怕写作文

“请问老师,语文教学的难点是什么?请问同学,语文学习的难点是什么?”拿以上两个问题做个访谈,答案应该是不言而喻——作文。

“作文,想说爱你不容易。”不论是语文教师,还是学生,常常发出这样的感叹。为什么?答案同样是不言而喻——怕呗。学生怕写作文,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现象了。要让学生不怕写作文,应解决哪些问题?对这个问题,笔者浅尝如下:

(一)广储厚备,有真话可写

要让学生不怕写作文,首先得解决“没什么可写”的问题。

[pages_luzhuba]

1、厚备生活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丰富的生活体验,是说不好真话的。有的学生正是因为缺少真话的“内存”,在写文章时无话可说,只好临时抱佛脚,七拼八凑,胡编乱造一气。作文是生活的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要想解决学生作文“无话可写”的问题,就要引导学生锻炼自己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体验、感悟生活,积累和准备写作的材料。首先,引导学生经常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的好习惯。观察时要独具慧眼,抓住事物的特点,透视事物的本质。比如春雨的绵绵,秋空的高远,小草的娇嫩而顽强……都需要留心观察,细心揣摩。其次,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丰富课外生活。不论是在学校、家庭还是社会,都要勤于动手、勇于实践。即便是做一次小小的游戏,也能体验到生活的乐趣。第三,引导学生注意积累生活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中,引导学生养成写生活日记的习惯。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及时笔记下来并坚持下去,以此储备表达经验,以备习作时表达所需。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把握语文课堂中的练笔机会,或仿写,或续编,可想像,可言感,引导学生即兴练笔,当堂表达,也是储备表达经验的好方法

2、博览名篇佳作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目的在于通过广读博览,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内化写作技巧,升发写作欲望。首先引导学生“好读书”,只有培养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才有可能帮助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而养成习惯的前提是将这件事付诸行动,并坚持下去。这就要求教师因势利导,精心择选适合学生阅读而学生又感兴趣的书籍,和学生一起读起来,读的过程中,不断附加评价与鼓励。如此反复与坚持一段时间,不愁学生不会爱上读书。其次引导学生“多读书”,有了良好的读书习惯作基础,“多读书”自然会成为现实。其实更显重要的是第三点——“读好书”。“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这一道理同样适用于读书,读一本好书所获得的效益自然是一本中等或粗劣的书所不能比的。小学生因年龄与阅历所限,尚不能建立起稳定的鉴别与欣赏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判别书籍的优劣,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读经典的书。

如此这般,等到写文章时,便能左右逢源,下笔有神,也就应验了“厚积而薄发”这个道理。

[pages_luzhuba]

(二)多情善感,有真情可抒

古今中外,凡是被读者喜爱的文学作品,它们之所以有魅力,就是因为倾诉了作者的真挚感情,才深深地打动着读者的心。写一篇文章,如果作者自己都不曾感动,写的只是虚构的人物、捏造的事件和经过粉饰的自己,那又怎能让读者感动呢?许多学生不懂得这些道理,有的写出来的文章犹如稻草人,没血没肉,没情没感,枯燥乏味。有的在写作时变成了“甄士隐”(真事隐)和口号家,一味地“升华主题”、“提高思想境界”,写下满纸空话、假话、套话,文章千人一面,毫无个性。

针对这一问题,就要引导学生转变观念,走出误区。一方面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水平,丰富内心情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灵敏地感悟生命的活力与精彩。用心灵思索,用情感体验,让眼中的世界更加清晰地归于本真。例如,《爬山虎的脚》一文,文中的爬山虎只是作者院墙上的一种普通的攀援植物,而作者正是通过长时间不间断的观察,发现了它的脚所独有的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不断往上爬的,并通过这一特点,看到了爬山虎“一脚一脚”永不停歇的“攀登”精神,由此产生了对它的喜爱之情。作者正是怀着这种感情,细致入微地观察它,有条有理地描写它,尽管语言是那样的平实无华,但已经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强烈共鸣。

另一方面,提倡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地选择写作的内容、形式和情感。可以写阳光灿烂的一面,也可以描绘黯淡的阴影;可以写美好的憧憬与希冀,也可以写迷茫的郁闷与困惑。不要去“强颜欢笑”,也不必“为赋新词强说愁”。只需写自己所欲写,说自己所欲说,将真情实感通过文字一吐为快。

(三)体验成功,有快乐可享

1、感受轻松之乐

为什么怕写作文?学生的回答中有一点是共同的:觉得作文很难写。一味地要求学生不怕困难、迎难而上,不免有“强人所难”之嫌。有人说,消灭敌人的最好办法是把敌人变成朋友。同样的道理,解决难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化艰难为轻松。这就要引导学生从心理上消除“怕”的阴影,先轻视它,再重视它。

2、感受成功之乐

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常常让大多数学生成为写作上的失败者。许多学生从来没有作文成功的快乐体验,相反,常常因这样那样的缺点而挨批评、受指责。一次又一次的挫败,难免让学生悲观失望,轻易否定自己的写作潜力,进而在作文上更加失败。我在作文教学中十分注意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随时抓住学生作文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写评语,再差的作文我都尽量找出优点予以表扬,对学生作文的不足之处,我也总是以带有鼓励、期望意味的语句来指出。作文讲评,我不仅表扬全班写得最好的同学,也表扬有较大进步的同学以及各种水平层次中写得较好的同学。绝大多数学生尝到了认真写作的甜头,对作文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作文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笔者暂且自以为是地认为,以上点滴经验,虽难登大雅之堂,但还是能够顺应这一课标理念的。因此,诚表出来,以邀商扶。

上一页  [1] [2] 

Tags:

作者:佚名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