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论文:在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之反思
- ·下一篇论文:浅谈解决小学作文教学的难题
“综合性学习”—小学语文课堂活力的源头之水
“综合性学习”—小学语文课堂活力的源头之水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是新课程改革实验中的一个亮点,是区别于以往教材的最大不同点。它融听说读写于一体,重点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表达与习作能力,体现“综合性”,同时突出学习过程的 “探究性”,重点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尽管在思想意识上,语文综合性学习已经引起广大教师的足够重视,然而面对全新的课程,新型的学习形式,空间广阔的学习内容,不少老师还是有一种无从下手的茫然,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综合性习活动,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呢?结合我在教学中的一点做法来谈谈 :
一、结合阅读教学搞好课内综合性学习。
教材中绝大多数单元的阅读课文与综合性学习在内容上是互相勾连的。比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以“赞美大自然”为主题来组织课文,有描写景物的《美丽的“三潭印月”》、《“天涯”踏浪》,,还有述说个人对自然的独特感受的《我是一棵树》。该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就以“感受自然”为主题展开活动,试图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继续对学生进行“亲近自然、善待自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可见,综合性学习不但在内容上与阅读部分也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它还是阅读课文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染的一种延伸和拓展。
二、开展课前五分钟口语训练活动。
我从三年级开始坚持开展课前五分钟说话训练活动。一是让学生讲述生活见闻,国内外新闻,成语、寓言、名人故事等;二是让学生介绍自己或他人,风景名胜或心爱之物;三是让基础弱的学生背诵古诗词或名言警句……通过此项训练,意在培养学生的胆识,训练他们口语交际的能力,同时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了他们关注生活的意识,增强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根据课文特点,开展综合性学习
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能使语文学习变得趣味十足,有声有色,使语文学习在学生眼里变得富有魅力,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教师既要依据教材,又要超越教材,将课堂延伸到社会,将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真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例如:我在教《草船借箭》之前,先让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少儿读本。弄清楚周瑜在草船借箭之前发生了什么事,了解各个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学生学习《草船借箭》,学生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之后又开展了“走进三国”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又如在学习了《我的“自白”书》之后,学生对革命烈士诗篇产生了浓烈的兴趣,于是我抓住机会开展了一次“走进《红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们兴致极高,有的寻找罗广斌、杨益言的资料,有的寻找《红岩》这部小说、甚至还寻找《烈火中永生》歌剧《江姐》等影碟,最后学生们整理资料以不同形式展出。使学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这样的学习方式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在活动中情绪高涨,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像这种“以一带多”的专题性课外阅读综合性学习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主动探究能力。
[pages_luzhuba]四、用游戏活动方式开展综合性学习。
小学生正处于发育期,他们活泼好动,求知欲强,爱表现自己,想得到别人的认可与尊重。教学中,我经常用游戏形式调动他们学习兴趣,辩论、竞赛是我常用的方法。如教《世纪宝鼎》时,我将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扮演导游,另一组扮演各种来参观宝鼎的游客。要求导游向游客介绍世纪宝鼎,让他们不仅了解这座宝鼎的整体结构、艺术造型,还要让他们知道其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等等。这样不但达到了让学生对宝鼎整体结构、艺术造型、文化内涵的把握的目的,同时又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新的视角、富有挑战性的交际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建构,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可谓相得益彰。朗读、背诵、听写是我经常使用教学方法,获得了很好的效果。我还将“幸运52”“开心词典”等电视栏目的形式引进课堂,运用手势比画让学生竞猜词语,运用成语接龙考查词汇量。或是比时间,或是赛速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自觉地接受了语文知识,训练了思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用学科间融合的方式开展综合性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配合。”语文学科不再是其他学科工具性学科,而是能复合其他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学生语文知识的获得,学习能力的提高,语文素养的养成,不仅仅是通过语文课本,而是通过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与学生生活体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因此,教师要有意识的突破学科界限,加强与各学科的联系,打破传统语文教学的学科壁垒,与音乐、美术、思品等其他学科间相融,汲取多方面的营养,综合性地学语文,用语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教学中,我把各科知识有机融入课堂。如教《四季的雨》时,我借助挂图,讲述每一个季节的特点对气候的影响。教《妈妈留下的葡萄树》和《母爱》时,我让学生深情歌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教学《斗笠》一课一课时,我利用斗笠是我们家乡最常见的避雨工具,孩子们最为了解,设计题为“斗笠”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拟定了以下活动程序:①“知斗笠”。看看斗笠除了能避雨外还能干什么?②“画斗笠”。画一幅自己设计的斗笠的图纸。③“编斗笠”。利用家乡最丰富的竹资然,向爷爷奶奶请教编一个小斗笠。④“颂斗笠”。写一篇关于赞美斗笠的文章。我还时常让学生通过绘画来进行再造想象,理解苏轼所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
六、开展丰富多彩语文综合性学习。
我们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立足新教材,结合我校具体情况创造性地采取多种方式、多种课型、多种角度地将综合性学习落实到语文。比如教完五年级上册《母爱》后,我组织学生开展了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本次活动定为“成果展示课”。先布置学生搜集歌颂母亲的诗、散文、故事、歌曲、俗语、谚语等,然后把选编的诗,散文等集中到老师的手中装订成册在班内展览。成果展示时,形式多种多样,有主持人的精彩对白,有配乐诗歌朗诵,古诗词吟唱,歌曲欣赏,小品展示,改编课本剧等,这样的活动从多角度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再比如这学期开展的“我爱我家”综合性学习,通过三项活动中的一项活动“老照片的故事”“我家的一件珍品”“妈妈的唠叨”用真情实感去写家中事,优秀作文推荐到校刊发表。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