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教学论文

浅谈学生的语感培养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2-03-16 16:06:45

浅谈学生的语感培养
对于学生来说,想要培养良好的语感素质 ,除了学生自觉地感知客观社会的言语现象外,主要的和首要的途径就是学校语文教学了。现将个人十几年教学生涯中所探寻和总结出的一些思路和经验与各位朋友分享,并希望能得到更多朋友们的指导和帮助。

为避免语感培养的盲目和空乏性,我们首先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确立语感能力培养目标,使语感培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进行,从而逐步落实各项目标。

一、加强实践训练,延伸语感培养空间。

语感能力的培养只能从日常训练中得来。学生对语感训练对象的“感”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因为这是一种纯个人的体验行为。只能有学生通过各种训练对象——“语”,逐渐在品味、推敲、揣摩中培养出来。作为老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种实践训练,切身感悟其中的意蕴,以掌握其中的规律。平时,我让学生做这样的活动。一是“课前一故事”:让学生把生活中所见所闻,新鲜有趣的故事讲给同学听;二是“每周新闻发布会”:让学生把从网络、报纸、电视上……获得的新闻素材进行整理,然后在课堂上像播音员一样讲给同学听。学生在讲述中会将个人的理解和体会流露出来,学生感悟水平会得到提高,从而能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感能力的发展。

二、注重课堂教学中的读与悟。

心理学研究表面,读能发展儿童的思维,培养儿童的语感。有时一些词语的意思比较的模糊,很难表达的清楚和明白,这就要通过语感去“破译”出来。不断揣摩研读就是“破译”的过程。因此要重视学生各种方式的读。诵读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诵读时让学生沉浸在语言文字中,细细体味其中的韵味,感受语言文字独特的魅力。同时在读中,还要不断地发展学生的感悟力,引导学生将个人之理解和感受与文本以及文本人物进行“对话”,以提升个人的认识和思想,从而能有效地把握文本主旨和精神,加深体悟。

三、推敲赏析,重在一个“品” [pages_luzhuba]

(1)比较中,感受语言表现力。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发现一些词语并不十分的深奥和瑰丽,但却有着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对于这样精妙传神的用词,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反复的揣摩,品味,挖掘其内在的神韵,感受其中的精妙,锤炼学生的语感,使学生有所领悟,学习到作者语言表达的“功夫”。例如教学《他是我的朋友》一文,描写阮恒鲜血时,曾三次写出阮恒的“哭”,用了三个不同的词语,“啜泣”、“呜咽”、“抽泣”。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这三个词在词义上的细微区别,知道阮恒的哭声变得越来越小的事实。阮恒随着血越抽越少,本该是哭声越来越大,为何却小了呢?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体会到阮恒强忍着内心的痛苦的原因,是他一心只想救自己的好朋友,感到那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从这三个词中,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

(2)调换词语,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把句子中要推敲的词语换成一个意思相近的词,比较两个词语,让学生感受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准确精当。如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当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后,便冲向了儿子所在的学校……”让学生把“冲”字换成“跑”或“赶”等字,比较一下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学生很容易的感受到,“冲”字更能表达出父亲当时焦急万分的心情。

(3)多揣摩,勤思考。

特别是在诗文教学中,会有很多使用精妙的词语,教师要抓住这样的词语多让学生揣摩思考。比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可谓是传神之笔。化静为动,把那种春来江南一片碧绿的景致写了出来。通过让学生反复地揣摩体会,想象其中的意境,感受语言文字带来的神奇效果。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浅显认识和做法,请各位指正!

Tags:

作者:佚名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