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教学论文

浅谈作文教学的体会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2-03-16 16:06:45

浅谈作文教学的体会
 提起作文,学生怕,老师愁,原因是没啥写,写不好,结果是到处抄,篇篇同,内容空,由此可见,写作文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写好作文,又是学语文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在作文教学的基础上,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指导作文教学,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拟作文标题

  锻造一个亮丽的标题,照亮全文。自古就有“题好一半文”的说法。“题目”之于文章,就好像“额头”与“眼睛”对于一个人那么重要不可等闲视之。拟题应该精心构思,讲究艺术,用一道别具才情的亮丽风景去吸引读者的眼睛,在第一时间获得良好的印象。

  1.运用修辞意味深长,如《地球哭了》用了拟人的手法,设置了悬念,很容易激起读者兴趣。

  2.巧借标点符号,引人深思,如《现再?现再!》用了两个标点符号,语句简洁,节奏急促,一问一答之中,它包含了深刻的寓意,引人深思。

  3.新颖别致,无理而妙,如《茶杯在上,茶壶在下》看来有悖常理,让人情不自禁往下读。

  4.引文贴切自然,如《人生如花》,借用了一首流行歌曲的题目吸引了读者目光。

  二.撰写一段精彩的开头,令人一见钟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开头,它好比是给一首乐曲定下基调,为 一场演出拉开帷幕,能产生一种先声夺人的效果,古人称文章的开头为“凤头”,就是说开头要美丽精巧,新颖贴切,要有创造力 和震撼力,让读者一见钟情,产生一种必欲读之而后快的感觉。因此,下笔之前一定要精心构思,反复琢磨,务求精巧。

  1.设计题记,引人耳目。既渲染氛围,为全文定下了抒情的基调,又含蓄巧妙地诠释了话题。

  2.言彼意此,曲径通幽,欲擒故纵,韵味悠长。

  3.铺成排比,蓄势待发,意蕴丰富,层层递进,气势雄浑。

  4.托物起兴,暗度陈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pages_luzhuba]

  总而言之,开头一定要有特色,力争一开始就能吸引读者,有读的兴趣。

  三.锤炼一个精当的结尾,画龙点睛

  明代学者谢榛说;“结尾当如撞钟,清音有余”。的确,好的文章结尾能够产生一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艺术效果,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唤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让读者沉浸在文章的境界之中,久久回味。

  1.添加后记,余韵悠长。与文章的主体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画龙点睛。

  2.提出问题,引人深思。引发读者的思考,启示着人们作出正确的抉择。

  3.卒章显志,主旨鲜明。既紧扣文章,又揭示文章的主旨。

  4.出人意料,戛然而止。这种结尾不是按照故事情节的通常逻辑来处理人物的结局,而是有意想不到的结局来安排人物的最终的命运,而且在这时候戛然而止,让人在惊叹之余,不禁感叹作者的奇思妙想,生活的荒谬诡谲。

  古人云:“一篇之妙,在乎落句。”一个精当的结尾,会是全篇大放异彩,熠熠生辉。结尾方法丰富多彩,没有固定模式,关键是要善于根据所写文章内容的需要选择一个恰当而巧妙的结尾。

  四.灵活过渡

  过渡,是指文章中层次,段落之间的衔接与转换,是连接上下文的纽带和桥梁。好的过渡,能使全篇文章内容组织严密,浑然一体。过渡可以用过渡段、过渡句、过渡词。过度要求自然,灵活,根据这一要求,我找出一些比较突出的学生习作进行讲评,指出其过渡成败。还组织学生口头给习作自然过渡,训练他们的实际能力。

[pages_luzhuba]

  五.点题

  点题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一味平铺直叙那作文的中心往往模糊不清,不能感动人。若在感悟中能有感而发,随事情的发展和结束,进行必要的议论,作文的中心思想就会更清楚。那么怎样有感而发,议论点题?作文有叙有议,叙述是基础,为议论作好铺垫;议论是升华,为叙述点明意义。叙议结合相映生辉,而在叙述中有议论点题,并不是随唱高调,说大话,而是对记述的事物,经过充分思考得出的结论。议论必须发自内心,情出真诚才能引起读者共鸣,起到突出中心的作用。

  六.训练学生自改

  一篇作文的形成,要耗费学生一定的劳动,无论质量好坏,必须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评改作文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写评语,评语恰当与否,对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能力有直接影响。《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大家公认作文批改是一项费时费事费神的繁重的脑力劳动,占去了教师大量时间。

  作文批改的目的不仅仅是改通,改好一篇写作,更重要的是要在对学生作文做具体的“删”“改”“调”“补”“批”的过程中,给学生以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和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指导。如学生积极参与,掌握写作的修改方法,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在写作修改的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良好习惯。正像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学生自己修改不如共同修改,每一处修改要说个所以然。自己修改不限于课内写作,要使学生养成习惯,无论什么都要修改,把修改看着一种思想过程。”由此学生每次习作训练后,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修改写作的兴趣,让学生明确自改写作的意义,大胆放手让学生动脑动手修改写作。

  总之,写作教学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教好的,要经过长期不断摸索,不断尝试,不断积累。写作教学也不是千篇一律的,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灵活掌握。

Tags:

作者:佚名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