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教学论文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2-03-16 16:06:45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调动学生的“四动”是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动耳”、动脑”、“动手、“动口”能使学生学到真知识,并融会贯通,形成能力。

  一.动耳——打开学生学习知识的接收器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巧妙地打开学生知识的接收器,培养他们听课的能力,教会他们集中注意力,学会倾听,在倾听中获取信息和知识。

  现在的孩子很有个性,特别好表现自己,都想当导演,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不喜欢听别人说,别人发言时,他根本就不屑一听。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启动知识的接收器,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和能力呢?

  1.创设教学导入情境,调动学生的倾听积极性。教师所教学的每一堂课都应该有一个快活激趣的精彩引入,让学生自主倾听教学内容。

  2.要学生明白当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告诉其明确的目标,让他们明白应该干什么,告诉他们听也是目标之一,因为在“听”的过程中学生能发现更多的问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

  3.增加教学魅力,激发学生听的兴趣。

  教学是一门艺术,这种艺术很大程度上是“说”的艺术。教师应以生动、活泼、风趣的语言感染学生,熏陶学生,让学生乐于听课,从而自动、充分地打开学习知识的接收器。

  二.动脑——是培养学生接受、消化知识的能力

  动脑就是要学生开动脑筋,善于思考和分析问题,是接受、消化知识的重要过程。课堂上恰当的提问是促进学生独立思考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学习活动中,要教育学生上课时边听边看边想,教师的提问要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要善于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其产生探索求知、解决问题的积极要求;根据新授知识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信心,提高他们进一步探索问题的能力,培养其良好的钻研动脑习惯;设计问题要难易适度,不要过于简单,也不要过于难,问题要循序渐进。

[pages_luzhuba]

  三.动口——培养学生敢说、会说的能力

  动口就是要培养学生会说的能力。学生动口,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的条理性和逻辑思维的敏捷性。使学生获得的新旧知识在想和说的过程中融会贯通。

  怎样来培养学生动口呢?课堂上注意培养学生说想法——即说出思考问题的思维过程和答案。同学们各抒已见,随后我根据课文逐步引导,让学生理解、归纳、概括,最后用最简单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来,这样通过学生动脑思考后畅所欲言,认真倾听小组和全班的汇报,再加上对别人的评议,教师的归纳、分辨、评价,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条理性和深刻性,达到了语言交流的目的。从而培养他们敢说,会说的能力。

  四.动手——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可见多动手操作,能发散学生的思维,达到创新的目的。在教学中,让学生多动手,亲身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全面理解,同时也能开发学生智力,让他们积极的动手、动脑。大胆的去思索、探讨、创新,使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积极的参与者,是认识过程的探索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己去尝试解决问题,探求新知识,力求做到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人人主动参与。这样,学生在操作中不断探索创新,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能学到方法,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真正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

  总之,学生“动耳”、“动脑”、“动口”、“动手”是相辅相承的,不能割裂开来。在课堂教学中,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四动”,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Tags:

作者:佚名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