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教案:《羚羊木雕》辩课学案
- ·下一篇教案:岭南版五年级上册美术第六单元我们的家乡单元教案
25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3)这里“善哉”的善是什么意思?(好,太好了,好啊)
(4)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那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回答: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绵绵春雨……
出示拓展: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你通过琴声,感受到那徐徐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善哉,徐徐兮若清风!”)“伯牙鼓琴,志在明月”,你通过琴声,你看见那皎皎明月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善哉,皎皎兮若明月!”)你还能写出这样的句子吗?如志在春雨……
(5)有感情齐读句子,边读边想象伯牙琴声中所表现的场景。
4、小结:不管伯牙心里想的是高山、流水,还是清风、明月,子期都能通过他的琴声感受得到,所以说“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乃知音人。
(设计意图:这部分重点感受伯牙善鼓,子期善听,并通过拓展训练来加深体会,从而明白伯牙与子期为什么会成为知音。)
五、再次感受绝弦。
1、过渡:这时伯牙感叹:知我者,子期也。可惜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伯牙认为世上再无知音,“士为知己者死”,于是伯牙摔琴绝弦,以谢知音,多么悲壮、感人的举动,大家感受到伯牙那一份无尽的悲伤了吗?让我们再读句子。
出示: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2、同学们,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一首短歌,来追悼知音。请看:
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出示)
3、大家感受到伯牙的痛苦与绝望了吧?这就是他们纯真而深厚的感情。请再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出示)
4、伯牙断绝的只是琴弦吗?不是,那是他的一根心弦啊!哀莫大于心死!
(设计意图: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对伯牙来讲,得到子期这位知音,此生足矣,通过配乐朗诵句子,深化学生对伯牙绝弦之痛的理解。插入他们相识相知的故事,让学生更能体会两人的深厚情谊。)
六、欣赏音乐,回味绝弦。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播放乐曲《高山流水》)请同学们边欣赏边再读课文,尝试背诵。(出示课文)
(设计意图:再次回顾全文,欣赏乐曲,不仅让学生整体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受到音乐美的熏陶,并记住《高山流水》背后的感人故事。)
板书设计:
25 伯牙绝弦
善鼓 善听
知音
伯牙————————————钟子期
所念,必得之
绝弦 死
(4)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那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回答: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绵绵春雨……
出示拓展: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你通过琴声,感受到那徐徐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善哉,徐徐兮若清风!”)“伯牙鼓琴,志在明月”,你通过琴声,你看见那皎皎明月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善哉,皎皎兮若明月!”)你还能写出这样的句子吗?如志在春雨……
(5)有感情齐读句子,边读边想象伯牙琴声中所表现的场景。
4、小结:不管伯牙心里想的是高山、流水,还是清风、明月,子期都能通过他的琴声感受得到,所以说“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乃知音人。
(设计意图:这部分重点感受伯牙善鼓,子期善听,并通过拓展训练来加深体会,从而明白伯牙与子期为什么会成为知音。)
五、再次感受绝弦。
1、过渡:这时伯牙感叹:知我者,子期也。可惜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伯牙认为世上再无知音,“士为知己者死”,于是伯牙摔琴绝弦,以谢知音,多么悲壮、感人的举动,大家感受到伯牙那一份无尽的悲伤了吗?让我们再读句子。
出示: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2、同学们,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一首短歌,来追悼知音。请看:
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出示)
3、大家感受到伯牙的痛苦与绝望了吧?这就是他们纯真而深厚的感情。请再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出示)
4、伯牙断绝的只是琴弦吗?不是,那是他的一根心弦啊!哀莫大于心死!
(设计意图: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对伯牙来讲,得到子期这位知音,此生足矣,通过配乐朗诵句子,深化学生对伯牙绝弦之痛的理解。插入他们相识相知的故事,让学生更能体会两人的深厚情谊。)
六、欣赏音乐,回味绝弦。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播放乐曲《高山流水》)请同学们边欣赏边再读课文,尝试背诵。(出示课文)
(设计意图:再次回顾全文,欣赏乐曲,不仅让学生整体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受到音乐美的熏陶,并记住《高山流水》背后的感人故事。)
板书设计:
25 伯牙绝弦
善鼓 善听
知音
伯牙————————————钟子期
所念,必得之
绝弦 死
附: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听辨琴声。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江河!” 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