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论文:2012年参评县级论文: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 ·下一篇论文:语文论文:浅议农村初中生课外语文阅读状况的调查
2012年参评县级论文3篇
⒈关注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
儿童在上小学阶段,年龄大致在6到13岁,身体各部分都处于发育期,包括脑子在内的各个器官,都还很脆弱。由于遗传、生活习惯、家庭环境等许多方面的原因,儿童脑子发育情况有所差异,思维能力也有好有差。有的儿童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思维迟钝些,有些儿童不敢说话或说话结结巴巴。对于儿童的这些错误或现象,我们不该一味地批评责备。我们应该认识到这种现象是有客观原因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日益丰富和能力的不断增强,这样的情况会有所改变。
因此,对于这些孩子,我们教师更应该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爱心,创造机会让他们表达,耐心倾听他们的每一句发言。使他们也学会交流、参与交流。我班有个学生叫远远,人长得高高大大的,但思维却比同龄人迟钝许多,语言表达也比较差。我刚上任时,同学们就对我说他是傻瓜,成绩很差的。听完后我思考了很久,一个学生是聪明的还是愚笨的,难道从一年级开始就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位吗?很显然,在一年级的时候,远远就被定位为是愚笨的,而且被所有的同学都这么认为。那么,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是不是也一直认为自己是“笨蛋”呢?那么他今后的漫漫长路该如何前行。
我开始特别地关注他,关心他的学习、生活和交友情况,并且尽可能地在班里给他创造一些发言的机会,经常与他交流。如在教学表内除法时,我让远远来回答 “54÷6”等于多少时,远远的脸通红通红的,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其他同学都吵着不让他说,我走近他的身边,微笑着鼓励他:“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做对。” 他纠正了好几次,终于说对了。我对他说:“你看,只要你动脑筋,大胆说,一定能说对。”慢慢的,远远上课的发言多了起来。我发现,远远并不笨,只是比一般的同学单纯一点,慢一点。在我的刻意关心、培养下,经过一个学期他已经有明显的进步了。
后进生不会永远是后进生,教师应该坚信这一点,多和他们进行交流,给予他们比别人更多的关怀,让他们自信起来。只要有充足的阳光、氧气、水分,鲜花一定会开满枝头。
⒉关注因家庭原因造成的问题学生
一个健康、幸福的家庭是每个学生快乐成长的保障,是给予学生安全感的一个港湾。如果一个家庭开始出现分歧或者是支离破碎的,那么这个孩子无论是精神上还是学习上都将受到很大打击。小潜是个聪明的孩子,数学成绩在班里也不错的,但是他的行为习惯却不怎么好,独立能力很差。上课时不爱听讲,画画、做小动作或者自己看书什么的。跟他谈心,他总是沉默,要不就是掉眼泪,但第二天还是老样子。后来经过了解,原来他的妈妈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已经不在了。后妈虽然对他很好,但毕竟关心不够,他爸爸又比较忙,他平时就寄宿在一个老师家。他如果对某一个人不满意就跟那个人唱反调。又进行了解,他在语文课上的表现是不错的。我就想到可能语文老师给了他一种妈妈的感觉,使他对语文产生了兴趣。从那以后,我上课的时候特别留意他,关心他,鼓励他回答问题;下课时经常找他聊天,主动去跟他亲近。刚开始他还有点排斥,保持沉默,后来他就慢慢会跟你说几句了。现在他在数学课上发言越来越多,学习也进步了不少。
这些问题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只要我们教师找出问题所在,根据他们的性格特点,对症下药,多与他们进行交流,问题学生也可以变得很可爱,他们同样也是一朵朵可爱的花朵。
三、交流需要调控
学生的交流并不是与生俱会的,是需要培养与引导的。
⒈重视问题的预设
交流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提供了有效的材料,还需要设计好问题,利用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使交流成为可能。如《找规律》教学:屏幕上出现一幅图画。商店门口挂了很多灯笼,红、黄、蓝三种颜色有规律地排列着。其中一部分被一辆停在商店门口的汽车给遮住了。
师:你能知道被汽车挡住的灯笼,分别是什么颜色吗?
其中有一个学生:只要把汽车开走就知道了。
教师:(没理睬这位学生)哪位同学再来说?
教师由于事先没有预设好问题,当学生这样回答的时候,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也影响其他学生的思考与交流。另外一位教师事先对这个问题已有了充分思想准备并设计好了第二个问题,教学就比较流畅。
教师:对啊!只要把汽车开走,不就都清楚了吗?!但在汽车还没开走之前,我们也能看出来吗?大家互相说一说。
⒉注意问题的引导
学生由于知识能力的局限性,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不是很顺利,有时会被卡住,教师适当的点拨,进行问题引导,会使探究活动继续得到开展,会让学生得到启发,会使交流不断深入。
在课堂教学中,特别强调学生“体验数学,经历数学”的心理过程,使学生在体验参与、体验创造、体验成功的过程中感受自身的价值,促进自身的发展。在面向全体并关注个别学生的同时,创设交流的氛围,扩大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加强教师的调控,才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数学教育绝非仅仅是单纯的文化知识信息的传授,它更加关注强调经验、兴趣、情感和意志的培养。
32012年参评县级论文 : 如何培养低年级的识字能力
多文中心学校 王丽英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基本任务,它关系着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形成,制约着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环节。怎样把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在枯躁的识字教学中形成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以培养、创新意识得以萌发,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作为一名低年级教师,我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良好的识字气氛,创造性的进行教学。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主动识字、乐于识字,在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如何让低年级学生在刚刚步入汉字的天地就能喜欢文字呢?
一、采取多种形式,激发识字兴趣
1.开展各种识字竞赛。成就动机是低年级学生课外识字的最大内驱力,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识字成果的愿望。我在教学中经常举办听写比赛、读书比赛等各种识字竞赛活动,为低年级学生提供舞台,使原本枯燥的识字活动充满生机。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