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论文:“小提问”里有“大智慧”--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 ·下一篇论文:如何灵活教学“运算律”之我见
高中英语新课程需要研究性与接受性学习的整合发展
高中英语新课程需要研究性与接受性学习的整合发展
中山市小榄实验高中 徐振莲
(关键词:英语新课程 研究性 接受性 整合发展)
根据教育部的部署,2004年秋季开始,普通高中新课程已在广东、山东、宁夏和海南四省区进入实验。这次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重大改革,它以全新的教育观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因此,新一轮的英语课程改革强调课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研究性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使语言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目的就是要改变过去那种课堂形式呆板,以教师为中心,以经验知识为主要内容,以传授为主要途径,忽略了语言学习在丰富而生动的交际活动中去完成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和简单重复的局面。也就是说,新课程提倡研究性的学习方式。然而,笔者认为提倡研究性的学习方式并不排除接受性学习,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使这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一、 巧设话题,激活学生思维
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在英语教学中,笔者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的最佳突破口,以巧妙的角度,新颖的切入,收到良好的效果。新课程高一英语每单元的第一环节都是Warming up 也叫Brainstorming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这一环节,巧设话题,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比如:笔者在上(北师大版)英语Ⅱ的笔者在上(人教版)英语Ⅱ的Unit 3 Computers 时,在引入部分,考虑学生实际,设置话题:What do you always use the computer do ? 由于绝大多数学生有深刻的实践体会,说的是自我感受,所以他们参与意识非常强,发言异常踊跃,你一言我一句争着用英语表达自己所做及所想 。以下是笔者收集的部分学生的表达:
1. …to chat with my friends on the Internet ;
2. …to play games ;
3. …to draw pictures ;
4. …to listen to some music, especially some pop songs ;
5. …to read some news ;
6 .…to watch some interesting movies ;
7. …to collect some information about study ;
8. …to download som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my studies …
显然,这种获取答案的方式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触动了学生的心灵。笔者借此机会随即问道:Since the computer has played a major role in our modern life, would you like to know about Tomorrow’s World ? 由此激发了他们探究计算机发展过程的浓厚兴趣。这样就为Reading 部分的教学做了相当好的铺垫,学生很自然地就融入了课本内容的学习。
二、 精讲精练,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
当代认知心理学家指出:没有任何教学目标比“使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学习者”更重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纳依曼也阐述道:“今天教育内容的百分之八十以上都应该是方法……方法比事实更重要”。因此,教会学生学习,传授有效的学习策略,已被当前教育界视为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及减轻学生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作为教师,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学生获取知识是自己的“学习过程”,而不是单纯的教师的“教学过程”。因此,教师要把教学的立足点和着眼点放在学生身上,从而真正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在有限的教学实践中,通过“精讲”,把精力放在知识的重难点、疑点和关键点上,把功夫下在知识的内在联系上,训练学生闻一知百,举一反三的能力。同时,通过“精练”,让学生找方法、找规律,让学生归纳总结、互相补充,教师答疑解惑,对重点知识给予提示,教师的“讲”只是点拨。因为教师传授的知识只有通过学生的“消化”、“吸收”才能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并在运用的同时形成能力。所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做到精讲精练,积极带领学生说英语、用英语,帮助学生从英语交际活动中获得愉悦,不担心学生出错,不包办代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要让学生单纯地、机械地重复语言知识,而是创设语言情景,让学生运用语言来说或做有意义的事情,英语教学活动将结构合理、效果明显。要求学生听课,作课堂笔记是必要的,而整堂课学生都在紧张记录,却不运用英语思维、交谈,这种课势必缺乏创造性,将耗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方法培养出的学生能看会写但不会说。“哑巴”英语会严重阻碍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如果我们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就会使他们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知识,从而锻炼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严格地说,教师从走进教室的那一分钟起就应该准确将自己进行角色定位,指导学生活动,抓好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提供给学生一定的空间,着力于培养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变“I can write down…为I can express myself…”
例如,在阅读短文时,教师指导学生抓住Topic sentence,领会Key words,留意句与句之间的相关联系,有些文章还要求学生准确把握人物之间或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重点问题的Inside meaning,机智地做出合乎逻辑的推理,及时得出正确答案。当学生对学英语有了这种直接体验,在以后的英语学习实践中,学生就会注重抓住语篇的Main idea,列出Key words和难度较大的Phrases和Patterns,同时也会注重行文中的句式变换和句与句之间紧密的衔接,以及文章头尾呼应和必要的点题句。比如:在学(人教版)英语Ⅷ的Unit 3 Under the sea的阅读课文 “Old Tom the killer whale ”时,笔者要求学生在略读文章的基础上先把握killer whales , whalers 及other whales(baleen whales)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条清晰的线索;在讲解这篇课文时,又预先提示学生注意the passive –ing 形式,这样,学生在语篇学习中就很容易地掌握了这种语法结构,并能灵活运用它。可以说,“精讲精练”的确是一种省力、省时、高效的教学方法,它能使学生用更少的时间学更多的东西,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