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教学论文数学论文

“小提问”里有“大智慧”--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3-04-27 02:17:08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小提问”里有“大智慧”--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小榄镇绩东一小学      邝波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随着小学数学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师越来越重视课堂上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着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思路能否顺利地实施,课堂提问是一个关键。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提问,则可以提示学生思考学习的起点和方向,引导学生有序地探求知识的奥秘,全面而深刻地掌握知识的本质属性;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他们的感官同时参与学习。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应体现以下三个“度”,从而达到有效提问。
一、提出问题要有层次,凸现思维的坡度
案例1  《平均数》教学片断一
(1)游戏:踢毽比赛。规则:男生、女生各3人,每人踢一次。
(2)统计每人踢毽个数(出示统计表)
(3)老师现在帮女生踢,超过男生,这样公平吗?
(4)有什么办法可以来比较男、女生谁踢得多?
〔学生始终归纳不出用“平均数”方法〕
(5)教师揭示课题:平均数
《平均数》教学片断二
(1)出示例题中的条形统计图
(2)你发现什么?
(3)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你准备怎样比?
(学生经过思考提出了选4人比总数,比总数,比最多、比最少,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这四种方法)
(4)这些方法公平吗?(师生集体讨论)
(5)通过集体讨论,得出求平均数的方法比较公平。
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思维方式等均有不同,因此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分析、解决均有较大的差异,因此问题的设计要有坡度,要步步相连,环环相扣,层层相递,要遵循从易到难、自简至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一步一个台阶地把问题引向深入。通过上面两个教学片段的比较,我们不难看出,片段1中的教师设计的问题坡度过于“陡峭”,学生经过自己的积极思维,仍不能引发认知冲突,从而归纳不出用“平均数”方法比较好也就不足为奇了。而片段2中的教师设计的问题坡度恰当,通过回答问题,逐步突破难点,使学生经历了探索、猜想、讨论、证明的全过程,在教学中学生能主动探索,积极交流,积极思考,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
二、提出问题要有质量,凸现思维的强度
课堂提问由低到高有六个水平:知识(回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据统计,目前教师课堂提出的问题属于第一第二水平占80%,而其中要求学生回忆(或掌握)知识点的问题占到80%中的60%,与之相对比的是第五第六水平的问题微乎其微。由此可见,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所提的问题多属“低水平”的,而缺乏高水平认知的问题,尤其是创造性思维的问题。而恰是后者最能启发诱导学生的,也是促使学生形成新型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益的关键点。因此,课堂提问的设计必须注意从思维的强度、深度、广度和密度上设计问题,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课堂气氛活跃。
案例2   《认识分数》教学片断一
当学生用长方形的纸表示出 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师:你是怎样得到 的?
生1:我把这张纸对折,就得到 了。
师:还有不同的折法吗?
生2:(演示)我是这样折的,也得到了 。
师:为什么折法不同,却都是 呢?
生3:都是把这个长方形对折的,所以都是 。
交流结束,学生开始下一个活动。
〔在做出几分之一后,又一次交流,学生的交流语言基本是:我是这样折的(举起纸片),得到 。接着教师帮助学生完善语言。学生的每一次表述都不完整,都需要老师补充。一直到课尾总结,能够完整表述的寥寥无几。〕
《认识分数》教学片断二
同样是学生活动折出一张纸的 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师:先涂好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表示 的?
学生展示不同折法。
为什么折法不同,涂色的这一份都是长方形的 呢?
生:都是一半。
师:有点感觉了,谁还能说得更好?
生2:都是把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涂色的是其中一份。
师:折法不同没有关系,只要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 。
……
学生再次操作,表示出自己想认识的几分之一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师:这一次你把图形平均分成几份了,每一份是它的几分之一呢?
生3:分成4份,每一份是它的 。
师:说得已经很好了,就差两个字了。
生4:把图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一份涂上颜色,就是整个图形的 。
片段1中教师的提问缺乏质量,思维的强度不够,学生始终只会操作,不会表述,连一句规范、完整的话都不会说,每一次都需要老师帮助完善,不能有效地推动智力活动的内化。而片段2中教师的提问非常注重引导学生规范、完整地表述,思维强度很高。这样的提问,不仅使师生交流过程清晰、省时,而且还有效地促进学生完成了由动作思维到言语叙述再到内化建构的过程,真正实现了“分数意义”的模型建构。
课堂提问不在于数量的多少,不在于表面的繁荣,而在于问题要有质量,有针对性,能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更深层的思考和把握,让人回味无穷;而不是与所学内容毫不相干,不能引起思维共鸣,只是填补课堂时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总而言之,对课堂提问的问题一定要精心设计,使问题具有较好的启发诱导性和清晰的层次性,减少低水平的问题,努力提高课堂提问的思维强度和含量。通过课堂提问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转变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益,真正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全面开发。
三、提出问题要有目的,凸现思维的清晰度
案例3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片段
出示例1。
①指名读题。提问:怎样列式?
(板书 + )
为什么这样列式?
(因为要求“种黄瓜和番茄的面积一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要用加法计算)
② 和 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

[1] [2]  下一页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