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教学论文其他论文

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3-05-09 12:06:52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中山市民众镇新平小学 梁锡波
内容提要:素质教育是什么?本人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新能力。就学科特点而言,小学的科学教学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多种训练的机会。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尤其是引导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科学教学   以人为本   创新精神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认识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应当改变以往旧的教育观,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并根据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等特点,及时地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去,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激趣质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促使学生把平常的好奇心发展成为“科学的好奇心”,扩大学生兴趣的范围,引发学生发现平时不注意的现象,从而产生探索、研究的欲望。即教师创设问题和探索情景,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就应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大胆让学生求异质疑,创新求异的行为,如《打开科学之门》第一课时的“动物的伪装”观察,教师用多媒体:出示课本“动物的伪装图片”:第1幅——木叶虫、第2幅——花螳螂(若虫)、第3幅——竹节虫、第4幅——枯叶螳螂。并向学生提处问题:这四幅图片中藏着四种昆虫,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让学生通过从背景中寻找动物的活动,使学生感受自然界的奇妙无穷和多姿多彩。”再如教学《打开科学之门》第二课时,在指导学生进行“纸锅能烧水”的实验时,出示“纸锅烧水”图片和实验材料:纸盒或纸杯装满水、酒精灯、三角架。并让学生一边观察实验,一边描述实验现象,填写课本“我的发现”。学生从开始用纸盒来烧水觉得不可思议,到动手做一做实验,就能知道真相。所以我们要大胆假设,敢于尝试,就能知道其中的奥秘。这样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亲身体验和自行探索、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动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索。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应善于设计有结构的实验材料,在引导学生自行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大小和具体教学内容进行,先提出启发性问题,再从验证入手,然后逐步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设计。如在教学《打开科学之门》一课时,学生通过在显微镜下“石英砂粒表面图”的实际观察,让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实物与图片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了解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但是在科学研究中,光凭感觉器官观察到的内容是有限的,常常需要借助一些科学仪器和设备来延伸观察的尺度和范围。只有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但获得了知识,提高了实验技能,还培养了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科学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那些发现快、有较多解决办法的同学,我就提出一些更深一点的问题让他们思考,请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对动手能力较差,反应也较慢的同学,我则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逐点引导。这样一来,使大家都把自身的个性充分发挥出来,施展了各自的创造才能。如在教学《打开科学之门》为例,在研究“白雾”从哪里来的实验时,教师对学生说:“这堂课我们来‘玩’ 冰棍,在‘玩’的过程中要开动脑筋,发现冰棍的奥秘,看哪一位同学发现得最多”。然后分组实验,学生边观察边讨论“白雾”是从哪里来。课堂的气氛立即活跃起来,他们会拿着各种各样的冰棍进行试验,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做汇报:你们在‘玩’的过程中发现冰棍周围的“白雾”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发现的?并让学生演示给同学们看。
学生对科学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起到架桥铺路和引导启发的作用,以人为本,让学生自己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从而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51La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