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教学论文其他论文

提高科学课探究、交流研讨有效性的策略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3-04-30 00:19:56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该论文获全国三等奖
提高科学课探究、交流研讨有效性的策略
石岐杨仙逸小学   何一兰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科学探究一般包括以下过程:1、提出问题;2、学生提出问题的假设和猜想;3、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操作;4、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研讨;5、归纳总结,将发现应用于实践。让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学会假设、取证,并学会表达和倾听,最终实现有效探究,是小学科学有效教学必须关注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都有着重要意义。
综观当前课堂中的探究、交流研讨,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良现象:1、探究问题范围太广、指向性不强,不可操作,探究活动设计不合理,探究方法不明确。2、交流研讨形式陈旧单一,一味采用 “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评价或追问” 的形式,交流研讨不充分,师生、生生间没有互动起来;3、交流研讨习惯差,存在“你说你的,我做我的” 的现象,学生互相质疑少。怎样提高探究、交流研讨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效率呢?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实践与探索。
科学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是指教者基本的探究的教学,学生以探究为本的学习。而学生学习探究,就要求教者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活动。
一、引导学生提一个适合探究的问题,形成探究目标
学生喜欢在科学课上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喜欢老师少讲一点、多提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自己思考、分析;更喜欢老师多给自己发表意见的机会。学生爱提问,但刚开始时提问的质量不高;学生问题多,但适合研究的真问题不多。如在《各种各样的叶子》一课中,在学生认识各种大小不一、形状各异、颜色多样的植物叶子后,尝试让学生提出研究的问题,希望学生能提出“树叶有哪些形状?”、“不同的叶子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等指向性强、可研究的问题,但学生往往会提出“为什么有树叶?”、“树叶为什么是绿色的?” 等课堂上无法探究的问题。这时,教师可以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提出一个适合研究的问题;让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问题;让学生提出有一定研究范围、指向性强的问题等。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个自己小组想研究的问题,在学生选择问题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怎样研究自己的问题,研究“叶子有哪些形状?”问题的小组很快就确定了用画图、采集拓印、语言描述等方法来研究形状,但研究“叶子有什么用?”等问题的小组无法确定自己的研究方法。这时再让学生重新选一次问题,学生就会选择能研究的真问题。
二、合理设计活动,注重探究过程,理清探究方法步骤
“工欲利其行,必先善其器”,教师对科学探究活动的精心设计,有利于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其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合理设计学生的探究活动,是让学生顺利完成科学探究的保证,更是让学生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关键。
在《温度计》一课中,我先出示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让学生观察,学生通过看有没有水蒸气、杯壁上有没有水珠,用手触摸等,得出冷水和热水的结论。然后问:“这两杯水有冷热,但到底相差多少呢?”学生马上想到了用温度计。然后让学生思考:“温度计为什么能测温度,可能与它的什么有关?如何测量?”这时,学生产生了迫切要观察温度计的强烈愿望,接着我又提出一个问题“这次观察的重点在哪里?”学生提出了观察温度计的结构、观察它的表面有什么?观察它测量主要靠什么?如何进行测量等猜测。在后来的汇报中,学生不仅讲清了温度计是由一根细玻璃管做的,里面有红的液体,外面有刻度,最大的数是102℃,最小的数是零下2℃,温度计的玻璃柱有放大镜功能,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不能离开被测物体等,顺利地完成了探究任务。
探究活动中,学生肯定会发现新问题,当一人难以解决新问题时,就需要大家的合作,交流,向别人去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审视和改正自己的观点,相互接纳,赞赏,分享所获得的成果,这样就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组织学生探究后的交流研讨是探究教学中比较难把握的一个环节,要提高这一环节的效率,就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研讨空间,保证学生完整的表达与交流。
一、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功能,进行有效的交流研讨。
在探究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被激活了,每个人都有发表意见的热情。
经过对问题的讨论、研究会产生许多新的发现,获得一些新的信息,但由于学生个性特点及原有知识储备的影响,这些新信息虽都独具特色,有的指向本课的教学目标,而有些则偏离了本课,甚至有些是错误的。为了使学生的交流更有效,这时就需要发挥小组合作的功能,从而筛选、过滤出有价值的信息。在小组发言前,学生先在小组内发言、交流。通过第一轮的讨论,大部分错误发现被过滤掉了。但是这种“过滤”不是纯粹的“过滤”,而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每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通过这种交流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倾听意识──对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先要听懂别人的意思。正所谓“木不钻不透,理不辩不明”。这样做才可以保证探究后的交流是有效的。
二、循序渐进,因势利导培养良好的交流研讨习惯
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约束,课堂上将会是探究时轰轰烈烈、汇报时各抒己见、归纳时收效甚微,师生付出的精力与其所得及不相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地方的“自主”、“以学生为本”,都是建立在有序的规则之中。只有交流研讨建立了一定的规则,学生才能在课堂中按照一定的规则开展秩序井然的交流研讨,帮助学生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学会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从而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学探究各环节的习惯条例,在教学中逐项渗透,有意识地逐项攻破。交流研讨的习惯有:1、在交流研讨时不能动实验器材;2、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能吸取别人的精华;3、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别人的意见进行修正;4、当意见出现分歧时,不能出现“敌对”情绪;5、在交流研讨前要先进行独立思考等。 
一种习惯的养成不可能立竿见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循序渐进因势利导,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及时评价,及时强化,直至好习惯的养成。
总而言之,“科学探究”永远是科学课的主题,我们的科学课要在确保学生足够的高效的探究活动,整体把握师生有效交流研讨的对策,运用良好的组织方式,将极大地提升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然,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和策略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实践、探索、提升。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