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教学论文数学论文

认识人民币圆角分之间的关系教学思考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3-05-09 12:06:25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认识人民币圆角分之间的关系教学思考
刘燕、王春云、陈树德
本节课从商店购物的场景出发,使学生想到“买东西就要用到人民币”。在认识1元、1角、1分的基础上,并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1元=10角、1角=10分;试一试让学生把一张一元换成两张5角、把5张2角换成一张1元,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元与角间的进率,并为购物时付币作准备。想想做做先辨认小面值的人民币,再练合币、取币,最后进行模拟购物。
  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并学会简单的取币、换币。数学思考: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换币、取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通过模拟购物,使学生初步认识商品有标价,感知购物的过程。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学会主动他人交流合作,受到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教育。
  针对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教学难点:人民币的换与取。
  人民币是生活中常见常用的东西。认识人民币的目的归根揭底就在于让学生学会应用。因此,本课教学我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各种情境,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学会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本课自始至终以创设生活情境为主线,通过一个个问题地解决使学生在不断的活动中(换币、取币、购物)进一步认识人民币,掌握进率,初步学会付钱、找钱,并且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1、创设生活情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提出的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就提出要使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本课教学之初,我先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提出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迫切的想要了解今天的学习内容,随后教学过程中又设置了小银行、小商店等再熟悉不过的生活情境,使学生确实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创设探索情境,鼓励学生自己寻求结论、答案。在学习元、角、分的进率时,问:一本作业本的价钱是1元,该怎样付这1元钱呢?小朋友,你能帮帮我吗?“能!”学生兴趣盎然,思维的闸门打开了,争先恐后出主意:“可以付10个一角”。教师适时的一点拨:“作业本价钱是1元,你们怎么付10角啊?”引起每个学生的思考: 1元就是10角,10角和1元一样多。随即得出结论:1元等于10角,从而明确元与角之间的进率是10。给学生创设这种探索性情境,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学生求知欲望就被有力地激发出来,这种学习效果要比教师硬塞现成结论要好得多。
  二、创造机会,动手实践。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动手、动脑的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对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演示、操作、试一试,既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
  课前我为每位学生、每个小组仔细安排、精心准备了小钱箱,备足了课堂上需要的人民币。课堂中,每个环节中都让学生参与进来。
  学生们认识了小面值的人民币后,有一个换币训练:一张一元可以换几张五角?几张两角可以换一张一元?如果只是枯燥的师问生答,优秀生会一口喊出答案,其他学生根本就没有思考的余地。于是,课堂中我设计了一个小小的换币活动,每个组开一个"小银行",选出一名银行工作员和监督员,其他同学拿出一元钱到小银行里去兑换。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实践能力,本节课的最后,设计了一个模拟购物活动,开设几个小商店,为了使课堂购物活动能顺利进行,课前对几名学生进行了先推销一下自己商店的物品,然后请其他同学拿着1元钱到自己喜欢的商店里去现场模拟购物,购物后再组织学生们说一说买东西的经过。在这个活动当中,学生既要回答购物时常见的问题,学会付钱、找钱,还要及时处理购物时发生的简单情况,这样做,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融入社会实践,服务于生话,真正体现了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三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以“小组学习”为核心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鼓励合作,共同发展。每个学生都尽可能发挥个人在小组学习中的潜力和才能。
  取币(取5角、取8角)是一种开放式的练习,答案多样化,如果只靠单个学生独立想象,思维很敏捷的学生可能一下子能找到很多办法,而对思维一般或较慢的学生来说找到的方法可能就会很少,甚至找不到,于是,课堂中我设计了小组合作拿出人民币来摆一摆、试一试的环节,学生在小组内探索、交流,达成共识,向全班汇报。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优等生的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普遍增多。这是小组自学、合作学习、集体智慧的结果。
  四、调查了解,体验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提出: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这一目标要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
  基于这一目标,因此课前,我设计了课前前置性探究活动,队员较分之间的关系有了初步认识。课后布置学生到商店里去调查了解哪些物品的价钱大约是1元?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能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知识,而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让我们从每一节课做起,真正地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而不是知识容器,让他们能在一定问题情境中,通过逐步自主的“做”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这将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所在。只有在充满生命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才能摩擦出智慧的火花,结出创造之果。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