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教学论文数学论文

数学因“动”而美论文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3-05-13 09:53:37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数学因“动”而美
坦洲镇永一小学  阮淑芬 
【摘要】本册的教学内容是从学生认数和计算开始,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还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等。虽然每个单元的内容不多,但都是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身为一年级教坛一名“雏鹰”,我从中也深有体会,为了更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的效率,让学生在40分钟要质量,我真是绞尽脑汁。下面我就我自己的课堂实际来谈谈对一年级数学教学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体会、动手操作、教具、生动的语言、生活实际
纵观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有: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本册的教学内容是从学生认数和计算开始,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还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等。虽然每个单元的内容不多,但都是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身为一年级教坛一名“雏鹰”,我从中也深有体会,为了更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的效率,让学生在40分钟要质量,我真是绞尽脑汁。下面我就我自己的课堂实际来谈谈对一年级数学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通过实践操作,调动学习积极性
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七八岁的孩子很好动,教学单凭老师讲,学生只通过一种感官来进行学习,就容易感到疲劳、厌倦,听不进、记不住,效果就差 .而通过多种感官,发挥学生好动的特点和长处,让他们亲自动手做一做、摆一摆、比一比、量一量、拼一拼 、剪一剪、学生积极性就高,教学效果就好,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我在教学中,常常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小棍、圆片、三角形、小动物或摆算式等等。 例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为了给学生创造人人动手实践的机会,我让学生在开学准备的计数器带来摆在课桌上。老师在大计数器上拨珠,学生在自己的小计数器上拨珠,并回答以下问题:“计数器上原来有几个珠子?又添上几个珠子?一共有几个珠子?几添上几是几?”通过实际操作,使他们知道了1添上1是2、2添上1是3……9添上1是10,明确了各数的来源。 为了讲1~10各数的顺序,我让同桌两个同学一人摆小棍,一人摆数字卡片。横着摆一根小棍,小棍的右下方就摆出数字1的卡片;摆两根,小棍的右下方就摆出数字2的卡片……学生边摆老师边板书: “1的前边摆数字几?为什么?”使学生明确0是起点,在第一根小棍的左边摆数字0。在此基础上,我把板书的小棍图变成了尺子图,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数的排列顺序,2在1的后面,3在2的后面……学习了数序的知识。这样教学,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而持久,既提高学习兴趣,有理解了知识,培养了实践能力。
在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我们应该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前要考虑各小组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组内讨论交流,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合作的效果,讨论的情况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例如,在教学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时,我大胆地把教材中的两个例题作了变动,把它们设计成学生熟悉的富有生活情趣的情境,使学生更容易地掌握。在教学例题后,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全班学生分四大组讨论,每组创设一个情境,再让学生根据内容列出连加(或连减)。
表演形式:一人叙述,几人表演。
第一组:有10只小鸟,先飞走了3只,又飞走了2只,现在有几只?
第二组:草地上有4只小兔,跑来了1只,有跑来了3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
第三组:河边有8只螃蟹,爬走了2只,又爬走了4只,还有几只?
第四组:草地上有7只小鸡,走掉2只,又走掉1只,草地上还有多少只?
小朋友们表演得十分精彩,大家学得非常有劲。这样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巩固了知识,又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利用自制教具、直观教具、操作学具、来激发学习兴趣。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对于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来说,听过了就忘了,看过了记住了,做过了就理解了。尤其是在农村学校,学生本来就见的少,学校的教具也较少,因此,在低年级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学生资源,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当中。随时针对学生实际,动手制作或者就地取一些简单贴切、富有灵性和教学机智的教具,既能朴实无华、信手拈来,却又能对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教学“第几”,我抛开教材中静止的画面,利用教室中活生生的资源“学生”,让几个学生上来排队,全班同学来猜第6个小朋友是谁,然后让第6个小朋友跳一跳,看看和同学们猜的是否一致。同时利用小小学具(小木棍、实物图片、铅笔、橡皮等)来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取得大的收获。例如: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相关的看图列式时,我运用各种实物图片让学生自己来动手摆一摆,学生在动手摆的过程中很快就能掌握计算的技巧,真正给学生自觉自主参与的机会。在教学数的认识及看图写算式时,我利用小棒、实物图片摆一摆,学生在自己进行操作的同时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也浓了。又如学习《认识物体和图形》时,我带了很多不同的物体和图形,让学生来观察,摆成不同的形状,从各个方向看是什么平面图形。做到练习时,给出很多立方体组成的图形让学生画从某个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遇到有困难的,我就用立方体摆出图形,让学生观察来做,学生一下就觉得很简单。还有在学习《分类》时,在“做一做”中要求我们要动手操作分一分,我就“顺手牵羊”地收集同学们的一些文具,让他们自己来动手分一分,学生的兴趣就自然来了,分的方法也是多样的,对于学生的理解有了很大的帮助,还提起兴趣,让学习更投入。
三、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的教学内容较抽象、枯燥、无味,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爱听故事。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常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一个个故事,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生认数和记数时,我采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和一些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为了让学生记住数字1——9的数字形状,我教学生背诵学前班学习的顺口溜:“1像铅笔能写字,2像小鸭水中游,3像耳朵能听话,4像小旗迎风展,5像秤钩称东西,6像勺子能吃饭,7像镰刀能割草,8像葫芦摇一摇,9像哨子吹一吹。”以此来帮助学生记住数字的形状。通过这样的教学,赋予数学内容以一定的感情色彩,将数学的知识渗透到形象生动的语言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1] [2]  下一页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Tags:数学因“动”而美

作者:佚名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