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教学论文数学论文

数学“练习设计”走向生活化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3-05-13 09:49:52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数学“练习设计”走向生活化
中山市坦洲镇永一小学   陈金转
作业练习,是教学流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其效度如何,直接关系到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作业应是一种生活,是一种活动,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
作为数学练习设计,应如何体现它的效度,突出现实性、发展性和活动性?我认为:
一、崇尚自主,凸显练习的“民主自由”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自主练习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自主力量,才能促使全体学生自主学习。
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教师作为练习设计的策划者,必须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做练习的主人,做自己的“练习”。实践证明并不是每一个学生对于相同的练习都能承受,因此,练习设计须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尊重差异,尽可能地设计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练习,供学生自主选择训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促进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跳一跳摘到“果子”,得到主动发展。
如在教学“8的乘法口诀时”,我设计了让同桌之间互说一句带“8的乘法算式”的话,学生说:“我家有8张椅子,他家也有8张椅子,一共有16张椅子,算式是8×2=16。”“二(2)班在校广播操比赛中排成4排,每排有8人,一共有8×4=32名学生参加比赛。”……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搜集了有关感性材料,并经过思维加工,生成了多个解决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
这样的练习,学生的思维是自由的,活动是自主的,虽然有些学生说的尚需斟酌,但他毕竟去思考了,努力了,这就是成功。
二、开放课堂,倡导练习的“百家争鸣”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是开放而多样的。课堂练习是使学生熟练地掌握知识,培养思维品质的具体措施,练习要刻意减少指令性的成分,增加练习的开放性,以使学生的思路更广阔、更灵活。
所谓开放性的练习其实是相对于条件完备、结论确定的封闭性的问题而言的。其特征是一般没有现成的算法与确定的答案,要求解题者去假设、猜想、验证,并要求解题者善于联想、敢于创新,具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能使思维辐射到与问题相关的一些知识点上。因其特点,开放性练习情节更富有挑战意味,令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更能激起儿童潜在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有鉴于此,它的设计一要适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二要能具有让不同水平、不同方法、不同个性的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获得成功的体验,其根本目的是要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服务,促进学生从模仿走向创新。
如一年级学习了元、角、分后,某教师设计了这样一次开放性活动练习:向学生展示商店的场景,摆出各种物品供学生购买,假设每生准备5元钱,4个学生为一组,每组要商量如何买才比较合理而又能合心意。这一过程中,一要算好总价,二要注意数量,三要注意品种,对一年级学生而言,应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由于学生是在具体的情境中(模拟商店),学生心情激动,思维活跃,又有群体合作,创新的火花自然激发,居然每一小组完成的都很出色。
教学实例证明: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一个更广阔、更开放的练习空间和时间,能使学生在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三、立体整合,步入练习的“你中有我”
练习设计要顾及整合性,课程标准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强调课程与课程之间的整合同构。数学本身与其它学科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因此,我们的数学练习也应考虑到整合性。如一位教师教学“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课时,出示这样一首古诗:“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色。”
问题:
(1)哪一个字出现得最多?
(2)“春”字共有几个?
(3)“春”字出现的次数占全诗总字数的几倍?
(4)找一首诗,某一个字出现的次数至少占全诗总字数的。
这似数非数的练习,新颖独特,既让学生品味了中国语言文字的美,又拓宽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视野,为学生构建了多角度、多方位、立体化的有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环境。
数学是整合性的而非分科的;是具体的、原汁原味的而非抽象的分类的;是广域的而非限定的。加强数学练习设计的整合性,不能仅仅拘泥于一种方式,而要从立体的、多维度的角度把握数学内容与内容、各学科之间的关联,注重知识的重组和综合运用,真正使数学练习成为学生益智、长知,陶冶情操的有趣活动。
我没有使用太多激励性语言,接着出示了几道练习题。第一题:(  )里最大能填几?我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交流想法。学生对这样的练习积极性并不高。第二题简单的有余数除法计算,学生同样没有太高的学习积极性。第三题是生活中的数学问题:“15个篮球,每筐装4个,至少需要多少个筐?”我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学生很快列出了算式:15÷4=3(筐)…..3(个)接着我有问:“商3表示能装满3个筐,余数3表示还剩3个篮球。我又接着问:”装这些篮球至少需要多少个筐?”学生很快说出至少需要3+1=4(个)筐。我话锋一转:“如果问能装满几个筐?那答案又是什么呢?学生很快说出是3,因为只有3筐是满的。根据以上问题的解答,我做了简要的总结:“同学们今后在今后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否把商加1或减1.在这个练习中,我发现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在解决下一个问题过程中会出现令人意想不到的情况。问题是:做一件风衣用2米布,11米布最多可以做多少件?“我先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下去巡视,发现有两种答案:有的列式11÷2=5(件)……1(米),答案是6件。我突然觉得,这正是一个引发学生思考的很好契机。于是,我说:“同学们,答案到底是5件还是6件对呢?请小组进行讨论。”结果有的小组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仍在争论。我灵机一动,说:“我们采用答辩的方式,每组出一个代表,双方各自陈述理由。”一方说:“我认为是6件,因为问题是问题是最多可以做几件,1米布还可做一件小风衣,所以5+1=6(件)。”另一方反驳:“不对!1米布不能做一件风衣”……
在同学们热烈讨论争辩中,我也受到了强烈地感染。喜悦之余我在反思:“为什么什么出现这么精彩的课堂回答?看来教学中,抓住契机,灵活处理,制造矛盾,就会使学生的思维产生创造的火花,这不正是新课标倡导的理念吗?”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