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教学论文数学论文

抓住本质,理解规律--《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探索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3-05-25 11:05:16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抓住本质,理解规律--《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探索
小榄丰华学校  黄慧霞
“乘法分配律”是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是建立在学生探索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之上的,乘法分配律与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相比,其抽象的程度更大,学生理解起来的难度也较大,这是运算定律中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以往教学经验告诉我们,这个内容教学后,学生不难从形式上记住定律,但一旦应用起来,学生的错误就很多,遗漏很多,甚至于许多学生把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也混淆。针对这种情况,我思考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我们应该如何教?
通过不断的思考实践,发现如果仅仅从等式的结果相同来建立等式,不从意义上去强化,学生就会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效果自然不是很好。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抓住乘法分配律的本质,让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就不仅停留在外在的“形”的上面,而是进入了“质”的层面。
一、数形结合,体会乘法分配律的直观几何模型。
课的开始出示图片,以工人叔叔正在进行室内装修,给正面和左面的墙壁贴上瓷砖,一共要贴多少块瓷砖?这一直观问题引入新课,引导学生竖着观察,每列有9块,正面有6列,左面有4列,可以列式:(4+6)×9和4×9+6×9,通过计算知道得数相等,用等号连接这两个算式;从直观图来分析,第一种方法是正面有6列,左面有4列,合起来有10列,就是10个9块。第二种方法是4个9加上6个9,也是10个9,这样从算式的意义上来证明两个算式是相等的。通过数形结合,启发学生在观察、列式、想象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乘法分配律的直观几何模型。有了这一基础,再出示例题3,丰富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感知。同时,让学生产生这样一种体验,乘法分配律的知识存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二、多次对比,深化乘法分配律的内涵理解。
在探索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对所列算式进行对比探索、理解规律、验证规律、抽象规律4个不同层次来加深对规律特点的把握, 从而归纳和掌握了乘法分配律的意义。这尝试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教学片断:
1、对比探索
师:从(4+6)×9=4×9+6×9和(4+2)×25=4×25+2×25两个等式中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等号的左边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右边呢?左右两边的算式又有什么联系呢?在小组内交流。
生1:等号的左边都是两个数的和去乘一个数。右边都有公因数。
生2:右边都是用两个加数分别去乘一个数,再相加。
师:“分别”什么意思,能具体说说吗?
生:6乘公因数9,4也要乘公因数9
2、理解规律
(1)师:这种现象会不会只是一种巧合呢?只有这两个等式才有吗?咱们写几个来看看,左边是(10+15)×4=,右边的算式写什么?
生:10×4+15×4
师:你怎么证明它们是相等的?
生:10个4加上15个4是25个4,右边也是25个4,所以相等。
(2)师:再来,2×6+8×6,左边写什么?怎么证明是相等的?
生:(2+8)×6,2个6加8个6是10个6,右边也是10个6,所以相等。
(3)师;你是怎样写出左边或右边的算式的?跟刚才发现的规律一样吗?
生: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3、验证规律
师:像这样的等式你还能写出多少个?
生:无数个
师:那就每人写2个来看看,写完后验证一下是否相等。
生汇报
师:同桌互相看看,都符合这个规律吗?符合什么规律?
生: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4、抽象规律
师:从同学们举的大量的例子中,可以确定你们的发现是正确的。刚才大家说了符合这个规律的有无数个,现在我想用一个等式把这无数多个都包含起来,你有办法吗?
生:字母表示(a+b)×c = a×c+b×c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种新的乘法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以上片断我是让学生根据乘法意义来剖析乘法分配律,使学生从本质上来理解乘法分配律。并让学生结合实例来弄清算理,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达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学生不仅仅从形式上更是从本质上真实掌握了乘法分配律。

三、深化认识,抓住乘法分配律的简算作用。
简便计算的目的是化繁为简,提高计算的速度、正确率和灵活性。可由于学生对抽象的运算定律掌握得不到位,计算过程错误不断。学生是为了简算而简算,没有体会到简算的真正价值。结果简便计算反而成了学生的负担。当学生掌握了乘法分配律的本质意义时我通过练习“下面每组算式的得数是否相等?你能很快的算出得数吗?”
 5 ×( 13 + 17 )              8 ×( 125 + 7 )
5 ×13 + 5 ×17              8×125 + 8×7
注意引导孩子去发现简算的本质,让学生体会简算的作用,帮助学生解决为什么要进行简算的问题,提高学生学简算、用简算的积极性。
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一定会从整体上把握教材,读懂数学的本质,清晰数学知识的前后联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抓住数学本质,实施教学。我用心实践着如何读懂教材,努力抓住数学之魂实施教学。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