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教学论文数学论文

在课堂活动中获取知识-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3-07-08 09:54:27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在课堂活动中获取知识-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三民学校:吴远明 

(一)问题预设,数学目标指引获取知识
    学生的学习材料应当是有现实意义,对学生预设的问题也应富有挑战性的,要给学生探究的空间和时间,所谓数学活动经验也必须在数学目标的批引下完成的。例如:在教学《有趣的拼搭》前,让学生收集各种各样的图形(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同时对自己收集的材料进行展开拼搭出自己想要的图形的过程,并能较清楚地向别人说明自己的拼图与方法,初步感受对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加深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与理解。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这样着数学目标的指引,学生头脑中不再是一片空白,而是满载着获取的资料、质疑的问题、对知识的初步的理解,有了这样的课前预设准备,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将会轻松自如,感受数学活动的经验的积累源于生活的客观现实。
(二)精心设计导学提纲,
   导学提纲是一种引导学生自学的辅导材料,它把学习目标进行分解,渗透到具体的学习要求或练习题中,让学生按照提示一步步完成学习目标。导学提纲的格式也不是固定的,根据不同的内容,可采取不同的格式。一般分为:(1)学习的基本内容和要达到的标准;(2)对学习步骤和学习方法的提示;(3)巩固练习题。受知识方法水平和自学能力的限制,小学生有时很难独立地完成自学任务,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而精心设计的导学提纲,既反映了教学目标,又遵循了思维规律,能够给学生的学习以正确的导向。学习内容:有趣的拼搭,(1)拼一拼(一拼,二说,三汇报)每个小朋友的手里都有一些积木,请小朋友用自己手上的积木拼一拼,看看能拼成什么图形。小组合作,有利于学生在操作中相互交流,并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老师在电脑显示两种拼法,用两个正方体横着拼,拼成一个长方体。竖着拼,也是拼一个长方体。那么用3个正方体又能拼成什么图形,让学生说一说。很多数学知识是对生活问题的抽象,而书本上抽象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如果没有具体的感受,就成了枯燥乏味的知识,甚至于有些还很不容易理解。而在课堂上,正是教师主导下创设一系数学活动,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会观察、猜想、验证、推理、归纳等一系列数学体验。上述案例是在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学生亲身经历、操作、探究。最终都是以建模的方式,帮助学生获取问题解决的数学活动经验的。
(三)精心设计,利于学生活动掌握知识
   例如:在教学“有趣的拼搭”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电脑显示题目要拼一个大的正方体需要几个小的正方体,小朋友们,赶紧动手拼一拼,数一数吧!小组合作拼一拼后指名学生上讲台拼一拼,说一说。学生用正方体拼成了许多不同形状的图形,很有意那么用4个相同的长方体又拼成了什么图形?让学生说一说。可以拼成一个大的长方体,也可以拼成一些不认识的图形。学生就会很自觉地联系他们已有的经验,回答这个问题。学生认为:“还可以拼出很多不同的图形”……老师接着边说边演示:“同学们刚才所都很好,小朋友用圆柱能拼成什么图形?用2个小圆柱拼一拼。”学生用2个小圆柱可以拼成一个大圆柱,如果两个圆柱横着拼平稳吗?学生说:“不稳”。为什么?学生回答:“容易滚动”。运用这一情境导入,使学生对“拼搭”的含义有了初步的感觉。因为学习“拼搭”,关键是要了解拼出不同的图形,再如《有趣的拼搭》案例中,教师采用生活化的导入,多媒体出示不同的拼搭。教师说:今天能拼出不同的图形,出示拼图问学生:你们会拼图吗?学生争着说:会!会!
   教师充分估计了学生的起点,考虑到现在许多学生已有了拼图的生活习惯,整节课始终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课堂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从前面的教学实例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学生拼图的生活经验无疑对“有趣的拼搭”一课的教学起了积极的作用。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