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教学论文语文论文

把握单元内涵,聚焦单元主题,让教学更具灵气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3-07-25 08:27:40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把握单元内涵,聚焦单元主题,让教学更具灵气
    “季先生的散文创作,是当代文坛的上乘之作……他的散文,看来质朴无华,没有什么雕刻和修饰,实际上光彩照人、韵味无穷,这正是他运用语言的高超之处。”选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就是这样一篇散文名作。这篇课文短小精悍却意蕴深远,作者在娓娓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点明了通俗易懂、意味深长的哲理。反复朗读此文,朴实恬淡的表达风格氤氲字里行间,隽永深邃的感悟哲思令人回味无穷。而作为课文,作为一个语文教学的例子,教师又该怎样去解读与教学这个特殊的文本呢?
    一、纳入单元体系,正确解读课文
    正确地解读课文是确立适宜教学内容、选择合适教学策略,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石。《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的主旨,很容易被误读成一种道德说教。文中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一句,往往会在第一时间被教师关注,被开发成唯一的语文教学内容,从而使学习者对语文学习潜移“板”化,以为学习语文就是获得这类道理、认识;而在实际教学中,也确实有学生认为“德国人具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高尚品质”。“德国人做事处处先想着别人”。当然“花美”“境界美”的造就与德国人确实是息息相关的,但无论如何,仅仅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定位于课文主旨是有失偏颇的。
    首先,来关注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它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开篇精读课文。单元主题是“异域风情”。单元提示语中指出:“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既有让我们引以为豪的祖国的锦绣河山、优秀的中华文化,也有我们还不太了解的外国风光、异域文化。本组课文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就让我们同作者一道,到世界上的一些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威尼斯的小艇》《与象共舞》《彩色的非洲》意在引领师生领略欧亚非不同国度的独特风情,而不是放大夸耀某个地区人民的高尚品质。其次,从文章体裁来看,本文虽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文章,不是纯粹描写景物,但也是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于“奇丽景色”的赏叹中抒发自己的独特感悟。再者,虽然我们对最早德国人为什么要这样种花已无从了解,但看文中“莞尔一笑”“正是这样”“任何”“家家户户”“又……都”这些语言文字的细节,处处体现着这样种花对德国人来说早已习以为常。这种自然行为正如中国人过端午节要吃粽子、赛龙舟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已沉淀成德国人的一种风情、一种文化。而至于花是养在窗外让别人看还是养在屋内供自己欣赏,更是没有什么优劣可言的。
    所以说,在课文研读中,教师要避免仅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解读为此文之“道”,这只是作者在看到“奇丽景色”后引发的具有强烈自我体验的独特感悟,是作者感受到的“美”的一个支点。理清了这一点,也就会使教者更加清晰地处理甚至淡化学生在与教师、文本对话过程中产生诸如“德国人具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高尚品质”“德国人做事处处先想着别人”的认识,把学生的认知引领到对“美丽”内涵的体验与感悟中去,从而实现对散文特点、语言形式的悄然内化。
    二、关注学生已知,聚焦“美丽”文眼
    教师在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时,抓住“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两个直接抒发作者感叹的句子切入教学,引导学生分别去体会:“奇丽、奇特在何处?”然后引生共同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境界的认识交流自己的见解。这样的教学给人强烈的“板块感”,无视于作者那份在35年后仍然见证“不变的美丽”时的感慨与感悟,忽略了文章伊始作者“爱美大概也是人的天性吧”的开宗明义,影响了学生对作者表达内容与谋篇布局的认识,使教与学不能“浑然一体”。通过对“文章留给你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这一问题的交流,教师能够自然而然地了解到学生初读本文后的第一感受,探明学生的“已知”,实现对学生初读感知后的总体把握。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文本对话互动,一起交流自己的认识。当然这种认识是基于教师课文研读的一种有意的教学预设,而且这种教学预设要定位于“了解学生现状、高于学生认识”,只有这样才会产生有效的教学效果。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