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教学论文语文论文

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3-07-21 08:26:47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角镇三角小学     陈莉梅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正如小孩子学走路时大人们扶走,而扶走的目的是为了不扶,让其独立行走。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而21世纪的文盲,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不懂得学习的人。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为了考查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每组课文中都安排了阅读课文。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刻不容缓的,那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下面,浅谈我的看法:
一、 多读多思,努力发现问题。
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说过:“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教儿童发现真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课堂上教师传授知识是有限的。只有授予儿童接受学习的方法,才能使儿童适应时代的需求,终生受益。目前,在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之际,大多数教师正努力更新观念之时,教学模式难免陈旧,以为放手让学生自学,抓不住重点,因而收不到良好的效果。为此,我认为这种担心完全不必要的。作为语言文字的综合形式——文章,只有多读才能熟,而熟读了才能挖掘其中的内涵,开动脑筋思考的过程是理解的过程,思考的结果则是知识升华的过程。所以我认为多读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理解的深化。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要求读思结合。
另外,我认为读书是通过语言来调动学生的记忆表象从而进行形象思维,如果学生脑海中不积累一定数量的表象,就不可能把文字中的一些字、词、句、段与这些表象联系起来,因而对文章情节及其思想内容也很难理解,也就谈不上发现问题了,学生只有多读书,熟读书,并从读中悟出其义,才会将老师所教的方法运用自如。
二、 按时预习,提高自学能力。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把课前预习作为学生自学的主渠道。因而,每节授课前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的预习,并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设计相关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同时要求学生边阅读边做“圈、点、划、问”的工作。(圈:把重要的词语圈起来;点:把知识的重点、难点加黑点;划:把表现中心的句子划出来;问:对疑难问题加上问号)这样,学生在课前已自行解决生字词和大致了解课文,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适时的点拨、解惑,便可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在学生已初步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并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后,教师要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如选一篇适合学生的寓言、童话,让学生在自学中求趣,还要鼓励学生勤于发现问题,并勇于解决问题。而对于疑难则要勤学勤问,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引导他们做一个勤学好问的好学生。
三、 设计问题,理清课文写法。
语言是焦急的工具,理解是前提,但最终目的还在于把所学的写法加以运用。学生理清了思路,在系统地理解了课文的基础上,必须进一步深化训练,从举一到反三,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而完成知识的迁移。如我在教《庐山的云雾》一课时,我向学生介绍了第二自然段的写作方法,讲解了课文从四方面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学生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带着老师的问题去学习第三个自然段,(1、这一自然段的写作方法是什么?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你能找出这段的中心句吗?)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思维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总之,设计好思考题,学生在理清课文写法的基础上,培养了自学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智力。
四、 多看多写,激活学习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儿童对身边出现的新异事物,一人一事,一物一景,都有着浓厚的兴趣。而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是训练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手段。他们能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描摹钟爱的事物,例如在《我的发现》这习作教学中,通过对例文的分析,我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的特征有序地描写。从中体会小作者的写作方法。学生在读一读,看一看,写一写的过程中,逐步使训练内化为儿童自己的行动。
总之,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竭尽全力在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提高语文素质。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