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论文:新课改下对班主任素质的要求
- ·下一篇论文:农村高中师生冲突解决对策分析
农村高中师生冲突现象的研究
3、师生冲突的原因。
(1)导致师生冲突的潜在心理因素分析
教师对一般“问题学生”存有偏见,导致教育行为失当。许多教师认为管束“问题学生”的惟一办法就是要“狠”,必须压服他们,务必把他们的锐气“磨平”。由此,教师在师生矛盾发生时往往不能对学生一视同仁,甚至拿某个“问题学生”开刀,以便“杀一儆百”。这样的案例共有11例。教师对“问题学生”的偏见,也成为师生冲突的重要诱因,在所有案例中占了近五成。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对成人、对与之发生冲突的教师、对家长普遍抱有成见,主要以逆反心理的形式呈现。但很多教师却对中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特殊心理现象认识不足,不能客观看待,更缺乏预设的应对策略。
由于双方成见的存在,造成了师生间的隔阂;又由于缺乏必要、及时的沟通,一旦遇到诱因,冲突就容易即时爆发。
(2)冲突总是人之间的冲突
师生冲突乃是发生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冲突。撇开个别的学生和教师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不谈,一般地,就学生和教师的角定而言,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师生关系,影响着冲突的性质以及冲突解决的方式,进而影响着冲突的结果。所以,分别来考察学生和教师角色是必要的。
①学生方面的原因
第一,现代社会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
第二,信息时代到来。
第三.竞争渐趋激烈。
第四,家庭结构变化。
②教师方面的原因
第一,传统“师道尊严”观念影响
第二,部分教师自身素质差,缺乏人格魅力和素养
第三.教学枯燥,管理生硬
4、预防和解决师生冲突的对策
(1)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①掌握沟通技巧,提高心理素质。
②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人格魅力
③在课堂教学中变硬性灌输而为平等民主
④在班级管理中变冷淡强硬而为情感教育
(2)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
①开展心理咨询
②大力发展校园文化
③开设学生投诉通道
总之,师生冲突不仅涉及到师生双方,还涉及到学校的大环境,必须通过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未雨绸缪,预防师生冲突的发生,或者将师生冲突降低到最小化。
七、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平时工作任务中重,时间紧,加上经验不足,在研究地过程中难免有失偏颇。
1、本课题仅在本学校开展调查,没有兼顾其他学校中的师生状况,范围较小。
2、本课题没有征求家长,社会和其他阶层的意见和建议。
3、在研究过程中,本课题缺少专家的指导,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
4、课题的成果仅仅在个别班试验,还需要在更大的范围推广。
5、本课题还缺乏对个案的进一步追踪和调查。
今后,要做的后续工作很多:1、在理论上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化和完善,具有更高的科学性和指导性。2、在实践中还需要在更广的范围内调查和推广,使课题研究的成果具有更强的操作性。3.还需要同社会各界广泛的交流和合作,希望得到他们真诚的建议,意见和批评,使课题的研究能更进一步的深入。
七、参考文献
1、陈桂生 略论师生关系问题[J].教育科学,1993,(3).
2、刘静 90年代以来我国师生关系研究述评[J].现代教育论丛,2003,(3).
2、刘静 90年代以来我国师生关系研究述评[J].现代教育论丛,2003,(3).
3、论中小学师生冲突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刘源源[来源:班主任网]
4、王旭东编著 海南出版社出版 《国外师生关系研究》
5、傅道春编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
6、苏霍姆林斯基著 王家驹等译 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关于全面发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