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论文:初中生不良行为的成因、表现及对策
- ·下一篇论文:强化朗读训练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自学指导教学法在历史课教学中的运用
阅读课外书籍也要做好记录,发现与本教材有关的问题都要誉写在相应的课页里。另外我还要求学生每人装订一本历史学习手册,看谁记录的内容简明扼要、丰富多采。并把记得多、记得好、记得有特色的向全体学生展示,起到了督促落后鼓舞先进的作用。经过我一段时间的努力工作和精心的指导,使学生形成了一个努力读书,积极标记的良好习惯。
四展。即把所读、所记、所思的重、难、要点进行拓宽展示,有时还要展开辩论,这是每节历史课的重头戏。
顾炎武谈学习是说过:“博证、贵创、致用”,即学习要广征博引,贵在创新,结合实践运用。学生经过自渎和标记并阅读了许多有关课文内容以外的资料,我在课堂上主要是指导学生展示所学和重点解决疑难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难问题的教学才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上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根据自学心得体会简要介绍课文重点,这样,使每一个学生课堂上都能有机会展示自己。在简述课文重点时,我鼓励他们标新立异,要不唯书,不唯上,能从各方面提出问题。敢于打破常规,发表自己的见解,使他们在小组间敢于大胆的想、大胆的说,各抒己见,激发了他们想象的冲动、联想的新颖,拓展了他们的思路,给了他们一个自由创新的平台。
第二步就是让小组推荐出最优者(也可轮流坐庄,这节课你上,下节课他上,机动灵活)上堂展示。在学生发言时,我以指导员的身份及时扑捉“新”与“异”,作好记录以利简评。各小组代表展示完毕,让大家根据自己的看法对发言者的观点进行辩论(辩论的焦点多是开放性的问题,如秦始皇的是非功过问题,科举制的利弊问题等)。
第三步,是对学生的展示及辩论进行评价和总结,(学生评还是教师评要看情况来定)。每节课都要评出前三名,记录存档,以示鼓励。这样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把自学时不甚理解的地方带到课堂上,大家共同解决。逐步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的要求。让他们从自学与教师的指导中发现问题、发现规律,既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为孩子们的终身发展创设了条件。
五验收。就是反馈验收,即从学生作业的反馈方面检查验收教与学的效果。我所说的作业有两种,一种是常规作业,即完成《单元检测》、《随堂检测》和《填充图册》。由于学生都进行了读、记、展三个学习阶段,所以大部分都能积极、主动、正确、快速的完成上述三项作业,因此这三项作业一般都让课代表或者学习组长检查把关(我进行抽样检查,或抽查个别人,或抽查个别组,或抽查个别班,或抽查优等生,或抽查中等生,或抽查差等生,或优、中、差各抽查几本等,方法灵活多变)。
历史作为一门学科,每一部分内容都是相互联系的,只有让学生把单一的知识构建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才能使他们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并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达到教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教育思想、训练技能之目的。为检查自己的授课效果,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下,我是这样布置如下作业的:
每学一个单元,根据课本内容,每人办一份历史手抄报,在课堂上进行评比,评出一、二、三等奖。或者自己出一份试卷,学生间交换做(由历史课代表组织)。或者对单元内容做一下总结,要求简明、扼要、具体。究竟怎样做,要根据情况由师生协商来定,决不搞管、卡、压。这样,学生都能主动自觉的完成。从作业里反馈出来的问题,教师定要及时进行简评,指导学生更高质量的自学。
总之,我把过去在语文教学中总结出来的自学指导教学法在历史课教学中进行运用,感到比较得心应手。即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了他们的个性,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较符合新课校的要求,又能较好地面对应试教育,可谓一举双得。我要继续认真探索、逐步完善,真正能形成体现个人独特风格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