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论文:浅谈中学生散文写作
- ·下一篇论文:语文自学指导教学法在历史课教学中的运用
初中生不良行为的成因、表现及对策
初中生不良行为的成因、表现及对策
__谈谈个人对“希望生”的几点宽容做法
形成初中生不良行为有多方面的原因,社会的、家庭的、学校的、人际环境的、个人素质等等。常见表现有:1、受“有钱好办事”思想的影响,使个别人产生了偷盗思想。首次侥幸得手,一发而不可收,致使偷盗成性,误入歧途;2、父母离异,使其精神受创,产生变态心理,破罐子破摔;3、学校举行活动,影响了其表现欲,就怨天尤人,甚至对公物泄私愤;4、由于教师的施教不当,产生对抗情绪,我行我素;5、受“哥们儿”的影响,拉帮结派,打架斗殴,违反纪律;6、性情孤僻,素质低,缺教养等,都是形成差生的原因,表现出不同的违纪现象。
生理学家认为,初中生已进入青春发育期,心理素质急剧变化。自我意识迅速增长,但由于现在家庭的特殊呵护和当今应试教育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们如温室里的花苗,很难经受“挫折熏陶”,往往在逆境或突变面前不知所措。他们虽提高了独立意识,却又不能摆脱依赖性;他们努力进取,渴求知识,却又意志脆弱;他们希望关爱,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初中阶段,课程较小学增多,学时增加,难度增大,而许多人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上很易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青少年生理变化快,但心理品质发展尚不成熟,矛盾多,可塑性大,他们的大脑皮层却日臻完善,可进行很强的脑力活动,尤其是对教育者的言行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施教正当与否,很易出现不同的效果。
一、我从事语文教学三十余年,多次担任班主任工作,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欲达教育目的,首先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西汉教育学家董仲舒说:“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唐代教育家韩愈也说:“师者,应以身立教。”教师应成为学生心目中完美的偶像。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我认为以身作则,光明磊落,公正平等,正直无私,是使学生信赖的基础。对学生不偏袒,不偏心,对待不同相貌,不同性别,不同智力,不同个性,不同亲疏关系的学生都应一视同仁,端平一碗水,“泛爱众”,“有教无类”,尤其是对待希望生(过去叫做差生),应以诚待之,以情感之,不用低级下流的污言秽语,而是用自己切实的行动去陶冶他,用真情实意去感染他,这样他才能敬佩你,“给你学”。以身教代言教,把“表帅作用”作为一个观念和立身行事之道,贯穿在整个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去影响他们,真正起到“导师”的作用。要导好,必须了解学生。如学生的性格、爱好、理想、个人经历、乃至家庭成员状况、个人结友情况都应有所了解,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因材施教,做好个别学生的思想转变工作。
另外,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因语文课具有“以文载道”的特征,“载”得好,就会收到好的效果。既不但在分析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时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还要紧紧抓住导语进行教育。如《谈骨气》一文,我教导学生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我们青少年是有傲骨民族的子孙。多少年来,我国人民就是倚骨气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使其树立民族自豪感,坚定为祖国而学习的信心。在课前5分钟口头作文时进行教育,提高其学习的信心与勇气。如:“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考上一中(河南省一流高中)?想不想考上清华、北大?想不想学得丰富的知识将来报效祖国、报答父母?那么现在应该怎么做呢?”等。还在解词、造句、写作各方面进行教育,努力从思想上端正学生的观念。
二、端正学生思想,转变学生理念,最主要的是运用宽容对策。
1、宽容能缩短师生距离。宽容是对学生的爱。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的一举一动、一招一式都应体现一片爱心。宽容如和煦的春风,定能换来爽人的秋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爱与被爱定能碰撞出理解的火花。前年我调来本校接初三语文课,师生互不了解,第一节上公开课,学生都用怀疑与陌生的眼光看着我,我让学生口头作文,结果冷场,启而不发,课后我没有对学生指三道四,而是坦然地对学生解释说:“同学们,这次你们没有配合好老师讲课,这不能怪你们,而是老师不了解你们,没能从实际出发,引导不当,故而出现冷场现象,今后我一定会认真结合实际,与大家共同学好语文课的。”几句坦诚的话,很快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许多学生表露出信赖的眼神,为以后融洽师生关系开辟了蹊径。
2、宽容能提高整体学习兴趣。为能尽快提高教学质量,踢好头三脚,在学生与家长中树立起个人威信,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积累的经验,我认为抓好读写,加大作业量是当务之急。于是,在不了解学生写作基础的情况下,一改过去“有话可长,无话可短”的流水帐式的日记写作要求,强求每周必须写好两篇规定字数的日记,写两篇规定字数的读书笔记,字面乱的还要“奖”写字,完不成作业的还要“请”写说明书,甚至还要请家长等,妄想以此迅速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达到预期目的,结果事与愿违,给许多学生造成了压力,引起反感,有的甚至赌气不写。我发现这一情况后及时反思:我想,要让学生理解老师的教学思路,理解老师的应考方法,须加强双向沟通,增加教学的透明度,亲密师生关系,若不然,会导致师生隔膜,会有“用心良苦不为人知”的感叹。第二天一早,我就向学生宣布“减负”,把“强求”写的作业变成“希望”写的作业。两字之差,皆大欢喜。这样一改,成绩好的,上进心强的能按老师希望的去做,影响并带动成绩差的,变被动为主动,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风尚。这样,虽然学生成绩可能会拉大档次,但却能提高整体学习兴趣。
3、宽容能变被动为主动。教师的威信、尊严不是靠训斥、压服来维护,而要靠对学生的宽容。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感化学生,才能转化学生的理念,变被动为主动。初三学生时间紧,任务重,学科多,自由支配时间少,个别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是很正常的。尤其是差生,主动性不强,独立意识差,个别人甚至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对于这样的学生,不能斥责,不能暴怒,更不能撒手不管,而应宽容、豁达和谅解,并积极寻找其闪光点,及时点拨、鼓励、帮助树立信心,增强他们学习的勇气,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达到提高教学成绩之目的。如学生张某在日记里写道:“我不喜欢新来的语文老师”。由于不喜欢,所以作业敷衍。我发现她写的字较工整,就在作业下面批写上:“你写字非常认真,由此可以看出你是个非常要强的学生,若能认真完成作业,你一定会大有进步的!努力呀,千万不可松懈。”投桃报李,几句鼓励的话使她此后的作业做的都非常好,端正了对老师的态度。学生李某学习很差,由于产生了抵触情绪,作业不写,课堂捣乱,还顶撞老师。我多次找他谈话,谈人生,谈理想,谈社会,谈未来,和风细雨,宽容相待,使他端正了思想。我布置了一篇“希望”完成的作文,他竟写了千余字,且主题鲜明,句子通畅,很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据此,我给他批示道:“看起来你是个强烈要求进步的学生,只要坚持干下去,前景无量。”并在班里给予了肯定和表扬,使他增强了学习的自觉性。虽然后来他“旧病复发”,但我不怕反复,仍宽容相待,继续抓反复。“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经我耐心的教育,终使他变成了一个有德有才的好学生。学生伍某,基础极差,学习被动,性格倔强,我就给他布置较简单的作业,还“开小灶”,并经常鼓励,使他把强劲用在了作业上,学习有明显进步。年级冯主任说:“宗老师,你用的啥法呀,连伍某也能完成你的作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