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教学论文

培育个性校园文化 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2-03-16 16:06:45
  (二)办学理念渗透于教育教学活动
  我们重视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和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活动亲近自然、走向社会,从而磨炼意志、提高能力。我市在这方面创意新、落实细、效果好的学校比比皆是。如我市沙西线寄宿制教育走廊学区的紫东街小学,他们将“神蕴自然、童心化人”办学理念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以童话节活动为平台创新德育载体、创生科研平台、落实综合实践——老师们带领学生搜集家乡典故传说,编导并演出童话剧《珠儿传奇》《狼和小羊新传》等,开展了“走进童话世界”“走进都江堰”“拥抱生活真谛,共享童话天堂”系列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做到了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各学科融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表达等能力,“童话节”已成为学校的名片和品牌,促进了学校由“薄弱”走向“优质”。

四、显效——整体提升
  
  有个性的校园文化已成为我市学校自我发展、自主创新的持久动力。在校园文化引领下,我市学校已成为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亮丽风景。校园环境更美了,师生精神面貌更佳了,教育教学质量更高了,社会评价更好了,老百姓得到的实惠更多了。
  (一)提升了学校办学品位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管理由“制度管理”的层面逐步上升到“理念管理、思想管理、价值管理、精神管理”层面,逐渐形成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校长们立足自身实际,以办学理念引领学校发展;老师们积极投身课程改革和教育科研,在专业化发展道路上大踏步地前行,孩子们在学校得到了和谐发展。如岷江西岸生态教育走廊的柳街小学,他们将“诗文入俗,诗育化人”的办学理念落实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使诗歌进入校园、进入教室、进入课堂、进入课间,进入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诗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一方面给予了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让学生纯真的自由的心灵能在真善美的王国中尽情舞蹈;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做到以诗育人,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诗歌的鉴赏力,培养学生初步的诗歌创作能力,使更多的学生能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对生活的感悟,充分体现了学校发展的人格化和人文化。
  (二)突破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我市农村学校面貌发生了根本改变,区域内学校之间的差距明显缩小,一些薄弱学校正努力向优质学校迈进,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认同极大地提高。如“成灌高速”综合素养教育走廊,通过构建现代教育管理机制,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体育素质教育、生命教育和中小学衔接教育等探索,整体提升了学生素质,全面提高了教育质量,取得了高水平的均衡发展。
  (三)实现了由标准化、规范化办学向个性化、特色化办学的迈进
  近年来,都江堰市坚持“和谐发展教育”理念,依托五大教育走廊构建五大学区学校发展群,充分聚生、释放学校内动力、群体互动力和行政推动力,整体跨入了教育的集群式发展阶段,推进了全市教育由标准化、规范化向个性化、特色化的转变。
  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为师生生命成长创造一种良好的文化环境,努力形成校园文化特色。结合都江堰市实际,我们坚持校园文化建设“六原则”:
  第一,“区域规划”与“学校建设”统筹的原则。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以五大教育走廊为依托,把区域规划与学校建设统筹起来,全力构建了青城沿山传统文化教育走廊学区、岷江西岸生态教育走廊学区、成灌高速综合素养教育走廊学区、沙西线寄宿制教育走廊学区和山区艺术教育走廊学区,实现了全市校园文化建设整体规划与学校建设推进有机统一。
  第二,“个性”在“共性”中彰显的原则。校园文化建设“共性”的基础,是国家统一的教育方针和法律法规,以及同一区域的地域特点和文化背景。不同学校的不同文化生态、价值取向使校园文化呈现出缤纷的“个性”。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处理好“个性”与“共性”的关系,使“个性”彰显于“共性”之中。
  第三,“小气候”与“大环境”和谐的原则。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指出:“建设校园文化必须认同社会主流文化,我们的主流文化就是改革开放、继承创新、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吸收世界一切优秀文明的成果,创造社会主义新文化。”[2] 这是我们的“大环境”,要积极引导,营造氛围,使校园文化建设与主流文化建设融为一体,实现“小气候”与“大环境”的和谐。
  第四,“形貌色”与“精气神”统一的原则。校园设备设施,大到操场楼宇,小到一花一木,都以其“物”的属性呈现具体的形状、色彩、大小,且往往以浓厚的艺术形式传递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校园内的每个人则通过其精神气质、生命情韵展现其鲜活生动状态,“形貌色”与“精气神”统一,要求促进“物”与“人”的关系和谐,设计、建设、创造学校的各种物质文化时,要以人为本,“人”的言行举止、行事为人也要与物质文化的厚重、端庄、灵气吻合,实现“形貌色”与“精气神”的统一。
  第五,“动态”与“静态”结合的原则。校园文化特色的呈现,既体现在“动态”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又蕴含于“静态”的校园规划布局和学校物质环境。要做到主题鲜明,细节到位,体现教化育人的特征。
  第六,“传统”与“现代”共生的原则。教育的使命就是传承文明与开拓创新,悠久的中华文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校园文化的根基,必须继承传统,把传统文化精髓渗透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同时也要有“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胸襟和视野,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传统”与“现代”和谐共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作者:佚名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