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教学论文

对中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几点认识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2-03-16 16:06:45

对中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几点认识
(摘要〕教师在教学时, 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经脸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趁和意义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有史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徐合素质。
〔关健词〕实践活动教学;解决实际问题;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 虽然教师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尝试, 但在一定程度上, 教师的教学仍存在
着重书本知识、轻实践能力, 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 重间接知识学习、轻直接经验获得等弊端。这常常
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 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萎缩, 极大地妨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 教
师在教学时, 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 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实践活动, 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
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面笔者谈谈对中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认识和做法。
一、实施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意义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 教师特别重视知识教学, 而很少关注这些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
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 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学生也不善于用数学眼光去思考实际生活中的
一些问题, 造成了知识与生活、知识与能力的脱节, 于是有些学生认为数学太抽象、太不容易理解, 对数学
学习也就不感兴趣。而数学实践活动课加强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使数学与生活更加接近。
例如, 学生在学习三角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圆等基本几何图形之后, 笔者设计“ 拼出美丽的图画”操作性
实践活动课, 让学生利用七巧板等学具, 开展“ 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画一画、说一说”等系列活动, 使学
生形象地看到当两个或几个图形拼起来会出现一个新的图形, 这样容易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培养学生的
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拼出不同的图形, 让学生在求异、求新中培养审美情趣和创新能
力。另外, 笔者在讲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 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利用刚学完的知识检验教室墙上的奖状
是否水平, 说出自己的办法并实际动手操作。实践活动倡导“ 让学生去经历” , 强调学生活动对学习数学的
重要性, 认同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 使学生在探索中不断发现, 在交流中不
断碰撞, 在思考中相互接纳。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能体验到进步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有时也会受到一
定的挫折教育, 进而实现了智力与能力的共同发展。 [pages_luzhuba]

二、如何设计数学实践课
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活动一般分为课内实践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两种方式。课内实践活动以解决单一
知识为主, 活动内容一般课内完成。课外实践活动一般要从紧密联系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来考虑。在
中学阶段常用的实践活动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操作与制作实践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手使脑得到发展, 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
展, 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操作与制作实践活动就是把学生手的动作和脑的思维结合起来, 以活动
促思维, 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这类实践活动在数学教学中应用较为普遍。例如, 教学“ 代数初步知识”的活动课, 笔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初一(5)班一共有30位同学, 请问, 如果每两位同学均相互问候, 握手致意, 有哪位同学知道你们一共要握多少次手?学生思索后似乎摸不着头绪, 有的同学比划一阵后, 微微摇头, 用渴求知识的眼睛看着老师。这时笔者先让一位学生记录, 3人上前演示, 然后4人、5人等等, 通过演示同学们自然得出了规律。
再如, 教学三角形后, 笔者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应
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学矩形、正方形之后, 笔者让学生制作纸盒, 并设计出图案、商标等等。这些教学
改变了“ 耳听口说”的简单化学习模式, 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
(二)游戏、竞赛实践活动。
学生比较喜欢有一定主题和角色的社会化游戏。数学有较强的趣味性, 如果把它和游戏、竞赛活动巧
妙地结合起来, 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在讲授同类项时, 笔者领学生作了一个游戏:
教师拿出四小袋硬币, 将学生分成四组, 让他们分别数一下一共有多少钱, 看哪组用的时间最短。
1组:把硬币一个一个从口袋拿出来, 边拿边数。用时三分钟, 得出一共8.3元。
2组.4组把1角的硬币10个10个地拿出来, 把5角的硬币2个2个地拿出来。二分钟后, 得出一共8.3元。
3组:把桌上的硬币分堆。一堆全:1元的, 一堆全是5角的, 一堆全是1角的。然后分别数每一堆的数量。一分二十秒后得出是8.3元。
显然3组获得了胜利。游戏过后笔者及时提问. 3组应用了什么数学思想。学生积极地思考后得出
了应用分类的结论, 从而总结出在数学中, 对整式也有一种类似的分类, 这就是—同类项。课后, 有的同
学说, 原来合并同类项和数钱是一个道理。这样, 在游戏中使学生获得了知识。
(三)实际测量实践活动。
这类实践活动主要是针对学过的数学知识的巩固。根据以往的经验, 学生一般虽能正确地掌握知识,
但却不知道在实际中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如教学“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 笔者设计了一节实践活动课, 让
学生回家测量家里的花瓶的内径, 记录工具的准备及测量过程, 并以报告的形式写出结果。再如, 教学“ 三
角形中位线定理”及“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后, 教师可组织学生走出课堂, 进行实物测量, 如测童旗杆
是否和地面垂直及高度, 测量被花坛隔开的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等。 [pages_luzhuba]

(四)观察、调查实践活动。
数学来源于实践。在现实生活、生产中处处蕴涵着数学问题, 教师应创造条件, 让学生走出校门, 走向
社会, 了解数学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体验数学的价值, 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例如, “ 统计初步”一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佚名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