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论文:谈小学英语新课的导入技巧
- ·下一篇论文:对中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几点认识
基于越文化背景下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基于越文化背景下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内容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六个改变”的具体目标,明确了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通事,应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观照 “课标”精神,结合当前的学校教育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更多地聚焦在理性思考的层面,教育实践行为相对滞后。于是,我们开展了“基于越文化背景下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的探索。
[关键字]: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 越文化
一、理论基础与背景参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六个改变”的具体目标中明确了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是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新课程的实施倡导学习的方法应是“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观照“规定”、“纲要”、“课标”精神,对照当前的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更多地聚焦在理性思考的层面,“创新”背后依然是换汤不换药,嘴巴上谈“创新”谈“实践”,实际却依然是老一套,更或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背后更是以牺牲学生的兴趣、剥夺学生爱好为代价进行,教育实践行为表现相对滞后。校本课程的开发更多地的囿于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更多地由教师“代办”;校本课程的开发只注重对国家、地方课程资源的补充,没有独立的地位和独特的价值。更谈不上独立成为一门课程了。而新课程标准下的校本课程要求开发更具主体性、开放性,应用更具独立性与综合性。
绍兴县湖塘中心小学依托绍兴源远流长的历史、积淀丰厚的文化,结合当地特有资源,组织学生开展“探究神、体验情、发展人”的“越文化研究”社会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并基于学生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整合成“越文化研究”社会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校本课程。这将是实践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与手段。
[pages_luzhuba]二、范畴界定
1、对“越文化”的内涵与外延的界定
这些年来,以“越文化”命名的研究机构和学术丛书越来越多,越文化成为绍兴传统文化的代名词,越文化研究成为绍兴历史文化研究的简称。
越文化与越国文化——越国文化显然指越国的文化。这里的文化自然是指大文化,即包含了越国从上层建筑到经济基础的方方面面。包括越国的政治、军事、经济,乃至学术思想、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社会风俗和对外交流等等。“越文化”却是一个泛概念,其文化的内容虽然大体上可与越国文化相等同,其外延却比越国文化大得多,可泛指越人的一切活动及其所创造出来的所有事物的总和。越文化作为一种民族文化,既是源,也是流,对其的研究自然不应局限在越文化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和文化层面上。但勿庸置疑,越国文化应是越文化的精华与核心,研究越文化必须首先研究好越国文化。
越文化与绍兴的传统文化——越文化无疑是绍兴传统文化的精华与核心。狭义的越文化就是绍兴的古代文化,是绍兴传统文化的主要源头之一。也是绍兴文化具有地方特色的重要基因。越文化是绍兴历史文化的制高点,越文化遗存及对周边地区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使越文化跨越了时代的限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延续力。但绍兴的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绝不仅仅局限在越文化这一层面上。不论是名人文化、物产文化还是山水文化,都大大超出了越文化的外延。以名人文化为例,若以历史时期划分,先秦有谋士文化,魏晋有隐士文化,明代有才子文化,清代有师爷文化,现代则有革命(志士)文化等等,都不是越文化所包含得了的,而物产文化中琳琅满目的兰文化、酒文化、茶文化之类,其源头都与越文化有关,但又都大大发展和超越了越文化。
2、对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界定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是指一种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性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性课程模式。它强调学生的亲历亲为,鼓励学生超越学科的逻辑体系,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自主选择探究课题,发现问题、转变学习方式,培养起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加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满足其个性发展的需要,实现起初步的人生观、世界观。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作为一种与各学科课程领域有着本质区别的新课程,它有着其独特的课程价值。它能促进学生教育职能的转变,它打破了昔日那种封闭的课堂生活,那种将书本看做是唯一的知识载体,把教室看做是唯一的活动场所,不再让学生局限在书本里、课堂里、学校里,引导和鼓励学生热爱生活、参与社会、走进自己、走进大自然,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课程具有统整的价值,能促进课程之间的统整;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特性和创造性这些品质,给予学生广阔的活动发展空间,注重让学生获得体验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发展学生个性。
[pages_luzhuba]3、对校本课程的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