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教案:《散步》教案
- ·下一篇教案:《11.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10.风筝》教学设计
(七)布置作业:练习写好生字和词语。
板书设计:
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大惊失色”“垂头丧气”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感悟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3.积累课文中生动的词语,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抄下来。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在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三、教学难点: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变化写具体的。
四、教学过程:
(一)唤起情感,复习导入
1.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缤纷,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今天,我们继续走进了著名作家贾平凹的童年,学习第十课《风筝》(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认读词语,边读边回忆当时作者的心情:风筝、精心、憧憬、依然、水磨坊、一紧一松、凌空飞起、翩翩起舞、快活地喊叫、拼命地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指名逐行读,齐读,辨认多音字,提醒“丧”的笔画)
【设计意图】体现年段教学目标,以词语教学为切入点,又以情感为铺垫,顺利进入课堂。。
3.“这篇课文围绕风筝讲了哪几件事?”(引导板书“做,放,找”)我们先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感受他们做风筝的快乐。
(二)读中悟情,以情促读
1.品读感悟做风筝的乐趣。
(1)自由朗读,并找出词句。
师:作者在做风筝,放风筝时的心情怎样?
(2)请学生说说自己对这一段有什么疑惑。
(3)朗读指导:带着向往、希望的口吻读。
(4)风筝做好了,大家心情如何?板书:快活
过渡:是啊,这是一只充满希望,充满快乐的风筝,就让我们一起来体会放风筝的乐趣吧!
2.品读感悟放风筝的乐趣。
(1)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写放风筝的句子画一画,仔细体会我们放风筝的心情是怎样的?
① 课件出示句子:我们去放风筝。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
a. 齐读句子,思考:句子中表示动作的词语有哪些呢?(托、牵、站、说、飞、跑。)
b. 同桌演示如何放风筝。
c. 师:同学们,作者把放风筝的动作描写得很仔细。我们也学一学这种写法,老师现场为班上的“每日格言栏”美化一下,请大家认真观察老师的动作,一会介绍出来。(师做动作,生用动词描述老师的动作)
② 课文中哪两个词语描写了风筝刚刚起飞和已经飞到空中时的优美样子?
指名回答,指导读“凌空飞起”和“翩翩起舞”两句。(体会“我们”是怎样放风筝的)
③ 看到自己放的风筝高高飘荡在空中,难怪我们——(生读:快活地喊叫、拼命地奔跑)
出示句子: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④ 村里人看见了,是怎么说的?如果你是放风筝的小伙伴之一,听到了这样的赞美声,你心里会想说些什么呢?(师生对话,一位叔叔、阿姨、公公走过来)
⑤ 真开心呀,你觉得此时飞起来的仅仅只是风筝吗?随着风筝一起飞起来的还有什么?
出示填空: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_________也飞起来了。生交流。
⑥ 小结:是啊,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心,我们的希望,我们的快乐,我们的幸福也都飞起来了,让我们再来体会一下放风筝的快乐。(板书“非常快活”。齐读第三自然段)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没有脱离语言环境进行大量的词语训练,更不是为了教学词语而教学词语。强调了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感悟词语,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体验。
(2)师引读:是啊,放风筝的我们是多么的高兴啊,我们忘了时间,忘了一切。
① 出示生读: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牵着风筝在田野里奔跑。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
② 师引读:就在这一瞬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请你默读第四自然段,体会我们的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生默读:忽然吹来了一阵风,线嘣的一声断了。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便极快地飞走了。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指名说(联系上文理解“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
师: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我们会怎么呼唤呢?指名说,体会我们的心情(难过、着急)。
③ 风筝不见,我们的_________也不见了(幸福、希望),所以,我们着急、伤心。(齐读第四自然段,感受作者是怎样把心情变化写具体的。)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阅读的主体”。教师应当发挥主导的作用,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使得课堂上该引导的引导,该深化的深化,该训练的得到有效训练,使学生得以借助课文对语言加以品味,积累运用。
3. 品读感悟找风筝的心情
过渡:是呀,风筝不见了,幸福鸟不见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我们都——(生答:伤心)出示第五到八自然段。
(1) 师生合作读第五到八自然段,读后,你想说些什么呢?(有可能不理解“垂头丧气”“水磨坊”),学生互相解答。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在什么情况下,你才会垂头丧气?”(理解垂头丧气)
(2) “就在我们垂头丧气的时候,一抬头,看见了水磨坊。”
出示句子:“那儿找过了吗?”
“没找过,说不定‘幸福鸟’就落在那儿呢。”大家说。
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师:那儿找过了吗?学生读:“没找过,说不定‘幸福鸟’就落在那儿呢。”多叫几个学生。知道朗读该句,有希望的语气。并谈谈自己说这句话时心里想了些什么?抓住“说不定”进行句式、语气训练,换“一定”、“肯定”加强希望的语气。体会“我们”不放弃希望的乐观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