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教案:2017-2018年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
- ·下一篇教案:2018年春期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2018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全册教学设计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的理解,能熟练运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复习的全过程,学会复习的方法,提高数学学习的应用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根据算式的特点灵活计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 、回忆梳理,构建网络
1. 要复习好这单元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这单元的主题图有哪些呢?
(李叔叔骑自行车旅行、同学们在山坡上植树...)
利用这些主题图我们分别学习了那些知识呢?
请同学们同桌互相说一说,说完后用姿势来告诉老师。
2.汇报、交流、梳理知识点
(1)加法的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抽生说出,后大屏幕出示运算定律和相应的字母公式。
a、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b、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a+b)+c=a+(b+c)
(2)乘法的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前两条引导学生说出即可,乘法分配律要着重强调。
(乘加的形式必须掌握,乘减的形式要求优等生也能过关,之后引导生口头做两道练习题,并强调运算定律不仅可以顺着用还能倒着用)。
a、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 x b = b x a
b、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a×b)×c=a×(b×c)
c、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表示:(a+b)×c=a×c+b×c 或: a×(b+c) =a×b+a×c
拓展:(a-b)×c=a×c-b×c 或: a×(b-c) =a×b-a×c
指导同学们口头解答下面两题:
简便计算:
67 x 76 + 76 x 33 88 x 102
=76 x(67 +33 ) = 88( 100 + 2)
=76 x 100 = 88x 100+ 88 x2
=7600 = 8800+ 176
= 8976
(3)连减的性质。
a、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 - b - c=a - (b+c)
b、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用字母表示:a - b - c = a - c - b
(4)连除的性质。
a、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a ÷ b ÷ c= a ÷ ( b× c )
b、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除以后一个数再除以前一个数。
用字母表示:a ÷ b÷ c=a ÷c ÷b 运算性质要求让学生说出来,师适当提示。并强调每一种性质都可以逆用。
3、整理单元知识网络图。
三. 师小结谈话。
问: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哪些内容呢?
(加法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连减,连除的性质,并在具体的题目中灵活运用了这些定律和性质,解题的方法等)。
第三单元检测与评估 第25---27节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材分析:
1、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写)和性质(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大 小比较(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这些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 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2、简化小数的意义的叙述。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其依据是十进制位值原则。 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淡化十进分数为什么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用小数来表示的道理,着重 从“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来说明小数的意义,使学生明确“分母是10、100、1000… 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3、重视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下一页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