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论文:如何构建语文课堂的情感之“桥”
- ·下一篇论文:如何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探索小学英语中的时态教学法
I ______busy last weekend. I_______ pictures last Saturday morning. I ______ dinner in the afternoon. I _______ TV in the evening. On Sunday morning, I ________ to music. In the afternoon, I ________ the dishes and help grandfather.
学生通过对第一篇文章的动词形式进行改写来得出我们要学习的新文章,通过他们的动手和动脑后,课文内容就已轻松为他们所消化。
4.通过不断的再现和操练来巩固知识系统。学生之所以会混淆时态的用法,是因为老师在教学中没有把所有的时态知识系统的变成一个整体,教一个时态就只操练一个时态,导致学生学了这个忘了那个。所以现在在教学中,我将孩子们学过的每个时态都放在一起复习,我个人的观点就是,混杂得多了自然就不混乱了。比如每天上课前让学生让学生用四句话进行口语训练。必须说出你经常做的一件事,你昨天或上周末做过的活动,你打算要去做的事和你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或是全班分成AB两组(也可以是同桌或是四人小组),A组随意给B组两个代表不同时态的时间词,例如last week,next week,和两个动词词组,例如go fishing, go swimming.然后B组根据时间挑选对应的单词或词组组成句子。(B组同法进行)哪个组组成的句子是对的,就可以得到一分。这样的活动可以作为一个warm-up,在每节语法时态课中出现,日积月累后,孩子们自然就能习得有关于时态的语法知识,比老师们整天念经似的讲学有用的多。
5.一词开花。很多时候,课本里出现一个时态时,经常给出的就只单单是这个时态形式的单词,例如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出现的listening to music,学生看到listen总是读成listening。就是因为在当初的教学时,学生只认识到它的ing分词而没有注意到它的原形。所以在教每一个动词词组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注意到这个动词的不同形式,例如我就是通过一词开花来复习,让学生对于动词的各种不同时态的形式有一个很清晰的认识。
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1、在时态学习中,我们不可避免的要学到各种单词不同时态形式的发音。很多时候我们教完了课本中出现的单词后,发现学生除了教的那几个之外,其他的就完全没有办法读出来。所以与其教会他们读,不如教会他们读的方法。比如ing分词,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出ing的发音后,老师及时操练,可以是老师或学生任说一个字母,如f,学生拼出/fing/,在操练完与辅音的相拼后,再给出不同的动词进行拼读操练。在教过去分词时,学生比较难总结出规律,我就反其道而行之,先告诉他们发音的规则,然后再给出单词,让他们根据发音规则来判断是发/t/,/d/还是/id/。然后让他们尝试自己拼读出来。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慢慢的掌握了后缀的发音规则,基本上不用我教就可以读出sounds and words部分的过去式单词,还能读出本套书中规则变化的动词过去式。这样省力的方法,何乐而不为呢?
2、尽量寻找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法进行教学,很多学生在没有学习英语语法的时候就觉得很难,以至于有心理上的负担,当他们真正接触英语语法的时候,老师又讲得太多了,甚至长篇大论的讲课,学生就更加觉得困难了。此时,我们可以改编一下英语歌谣让学生读背,例如,我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一般过去时态时,我让学生先读一读下面这首歌谣:
Is , is , is , is for today
Was , was , was , was for yesterday
Are , are , are , are for now
Were , were , were , were for before
在熟悉歌谣内容后,我再让学生进行相对应的单词填空练习,有意识提醒学生要判断时态就要找对于的时间名词。通过这样有趣的歌谣,教师可以避免繁琐地讲解什么是过去式或者那些时间名词是过去,学生也学得教轻松,自信。
以上是我在时态教学中的一些尝试,我渐渐发现我的学生在时态运用与区分上有了明显的进步,很多学生在写作方面语法都运用地非常准确,在平时的练习中语法知识也表现得很扎实。但是,学生真正的语言系统还是需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慢慢养成的,是要靠日积月累的,所以需要教师们为他们指引出更宽广的大路。
参考文献:
1.郑家瑜 《小学英语时态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2.胡春洞《英语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3. 赵淑红 《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 小学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