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教学论文数学论文

模拟生活购物,学会实践运用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3-05-02 23:21:40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模拟生活购物,学会实践运用
刘燕、甘彩霞、房链、李爱玲
  “谁愿意做我的第一位顾客?”
  “老师,我想买一个文具盒。”听,他叫我什么?老师?这是我在游戏中的位置吗?
  “我现在不是老师了,我正在开商店,你应该叫我什么?“似真似假,我要与他们拉近距离,尽量当真吧。
  孩子们又笑了。“阿姨,我想买一盒彩笔。”
  “那你应付我多少钱啊?”
  “10元钱。”
  “告诉大家,你给了我多少钱?”
  “10元。”
  “小朋友们,我该怎么办?”我把这个问题解决的权力又抛向了学生。
  “找他2元钱。”
  “谢谢你们帮我出主意。小朋友,请拿好彩笔。”
  孩子转头就走。我马上用一种惊讶地表情看看大家,很快有的孩子反映过来:“你还应该说‘阿姨再见’”。
  对了,孩子们,这正是我希望你们做到的。要知道“有礼貌的口语交际”对一个人多么重要。而这一素质的培养是需要每一位教师每一节课每一个环节都应该随时注意渗透的。
  
在教学中我注重给更多的孩子参与游戏的机会,而小组合作就是最好的方式。
  “同学们,‘快乐商店’要关门了。现在你们每个小组的‘快乐商店’要开业了。准备好货物和钱了吗?分分工,谁当售货员,谁当顾客?比一比,哪个小组玩得最好,合作得最好。”
  我在教室里巡视着,倾听着,观察着。我被一阵阵笑声吸引了过去。
  听,多精彩:“老师,一枝铅笔1元钱,我花2元钱买了两枝。”……
  对,孩子们,这就是生活,这就是数学。
第二次的教学也是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认识人民币,在教学中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都是作为教师在课前应考虑到的问题。为了提高效率和缩短宝贵的时间,我这回利用“小小商店”购物的情境从方法、语言等方面进行了清晰地示范,为学生后面开展小组购物实践活动作好一定的准备。
结合以上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思考:
  一、 如何把握学生的游戏兴奋点:
  儿童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容易为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而新颖的、活动的、直观的形象的刺激物,最容易引起儿童大脑皮层有关部位的兴奋,形成优势的兴奋灶,从而使儿童更好地建立暂时联系。因此,老师要注意游戏的组织。通过这种简单易行的游戏教学,使学生始终精神集中,情绪高涨,玩得开心。
  从两次的教学实践来看,反映了我对学生兴奋点的认识不同,也反映了一个新课程实践者成长的历程。实践一忽略了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自主上前购买商品,忽视了学生是以无意注意为主的,所以这样的自主游戏,对学生思维发展效果是微乎其微的;而实践二的教学让他们互相兑换“人民币”。这个过程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兴奋点,让他们进行了有效的数学思考。这样在玩中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把注意力长时间的稳定在学习对象上来,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如何有效地引领孩子在“快乐商店”中认识人民币:
  建构主义学者认为学习数学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益友的数学知识的理解。那么,对于低年级孩子,我应该怎样引领孩子在“玩游戏”中做数学、学习知识的理念呢?
  实践一,只通过个别学生接触人民币的兑换,就急于放手让学生多人上前购物,完全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学生的接受能力,只因快乐而游戏了,忽略了学习的过程,我觉得自己这样的教学难以体现在“游戏“中快乐的学习了知识的理念。
  实践二,首先让学生购物,让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去深刻感知人民币,本来学生就很乐意,更何况是自己亲与老师买东西,更是心里乐开了花。这一环节的教学是让学生在快乐游戏中,不自觉地已接受了“人民币”。这节课中这个游戏的布局很巧妙,很自然的引领学生一步步走入“人民币”的世界。我想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讲,他们的数学课堂也因此而美丽。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