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教学论文历史论文

如何看待历史教学中的“敏感问题”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3-05-09 12:06:07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如何看待历史教学中的“敏感问题”
——基于必修一第六单元课堂教学的思考
中山市实验高中  郑燕子 
历史追求的是真实,只有真实才是历史的最高价值,但是对于历史的认识有时候也会受制于种种因素,或史料的缺失,或立场的迥异,或为权者讳等,使得呈现给世人面前的历史或变形扭曲或惨不忍睹或支离破碎或破绽百出,即使千敲万捶的历史教科书亦有“闪失”的时候。而看似有问题的历史表述有可能是些很敏感的问题或者说跟今日的政治与现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面对这种情况,教师的处理往往会存在两个极端,要么大放厥词,要么避重就轻,最终使得课堂教学既缺乏学科的严肃性,也缺乏解决问题的实效性。那么该如何看待历史教学中的“敏感问题”呢,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客观地面对问题,不逃避不夸大
毫无疑问,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是个渐进的长久的过程,史料的更新、指导思想的改变,历史认识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如今的历史史观已从革命史观转变为文明史观,因此对于诸如农民战争的看法也在发生重大转变,比如太平天国运动价值不再被人为地拔高到惊人的高度。但是教材观点的更新总是跟不上研究的脚步,随着思想的解放,史识的变革也相当迅速,这就导致教材的表述会出现与现实相脱节的局面而形成一些所谓的“敏感问题”,比如岳麓版必修一第六单元内容就常会令老师上课过程中感到尴尬。
第六单元主要立足于新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各项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过程,但是正因为这些制度跟我们现在的政治生活密切相关,其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是课堂教学中难以回避的,比如对人大制度的质疑、对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怀疑,甚至于西藏的骚乱与新疆的暴乱所折射出来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缺陷,还有每个人在现实生活所看到和经历的种种腐败、民主与法制的缺失等等社会不公平的现象都会或多或少地被放大而对历史教学产生影响。同时,历史教材的表述往往是好功恶失,对于问题轻描淡写,对于制度的意义却极尽溢美之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么是历史说教,要么是愤世疾俗,而前者又导致学生困惑与反感,毕竟他们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他们也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后者又往往会违背政治原则,所以处理本单元内容就需要教师在正面面对同时又要有更高的处理技巧。
二、科学地解决问题,不妄言不陈腐
历史教材的表述可能会跟学术研究有点距离,更可能跟教师的个人理解出现偏差,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该如何处理呢?
   1.以发展眼光看待历史中的“问题”
主体历史本来就具有主观性,甚至会打上意识形态的烙印,在某种程度上,历史是为政治服务的,历史离现实越近表现就益发明显,因此历史教材的编写必须具备历史性与政治性,认识到这点才能以平和心态看待历史中的敏感问题,才能以发展的眼光去认识历史。
用发展的眼光看历史就需要把时间拉长,从更长远的角度去客观地观察历史。比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其制度的架构是完全从人民当家作主的视角出发,但是在实践中确实会出现偏离制度创立时的初衷,但是如果我们给学生梳理一根从1954年至今的发展线,那么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人大制度在实践中的进步与发展,感受到中国政治文明的长足进展,其他制度亦然,如此一来,我们的课堂教学不但能够体现历史学科的严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历史的情绪化,而能用辨证的眼光更客观公正地对待这些问题
2.以科学的精神处理个人的见解与教材观点的距离
教师处理教材的过程也是一个探究、思考的过程,一个经历了专业训练的历史老师对于历史的看法肯定都会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而这些见解有时候还跟教材的观点相距甚远,对敏感历史问题更是如此。比如,本人曾在深圳某中学听过一堂面向全市历史教师的研讨课,其内容就是本单元“新中国的政治制度建设”。上课教师使用了史料教学法,展示大量史料来说明中国的人大制度是如何保障民主,没想到学生没“意见”,听课的老师倒是不以为然,议论纷纷,有的言论还比较偏激,这个有趣的场景确值得我们深思:首先,上课教师使用的材料是否能够说明问题,如果站不住脚的话就是在历史说教,而这点是课堂教学中最忌讳的方式;其次,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观点能否超脱教材,要知道,教师的激进观点有时候更能够让学生记忆深刻,因此,教师的个人见解除了杜绝牢骚满腹外也需要想想,观点是否具有科学性。
众所周知,史识的形成是以一定理论作指导,依靠大量的史料所做的科学分析而并非以个人的生活经历来妄加定论,随意戏说历史,而如果没对自己看法做科学研究就拿到课堂上,这既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是违背历史的学科特点,是种伪历史的作为,但是这并不是说教师不可以有所作为,教师大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拿出来作为课堂探究题,鼓励学生去思考、辩论,培养其勇于质疑的良好品质,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呼唤。比如在处理《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一课时,可以设置一个探究题来提升课堂价值:请以“巨大的历史灾难必将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为命题 ,结合本课知识,写篇100字左右的课堂历史小论文。这样就可以避免教学中会出现的不该出现的历史悲情,而能辩证地看待历史的得失,正确认识中国政治文明建设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
总之,历史教学中“敏感问题“的出现是个客观的现象,避讳和夸大都是不可取的情绪表现,因此教师在处理本课内容的过程中应该从史学的学科特点出发,严谨、科学地对待个人见解与教材观点的迥异。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