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教学论文

浅谈中专生适应能力的培养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2-03-16 16:06:45

    3、开展活动促发展。

    中专生活应该丰富多彩,用活动陶冶人,以活动培养人,用活动提高人,让中专生活成为中专生人生历程中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美丽画卷。“两操阵容壮观,锻炼热火朝天,歌声嘹亮悠扬,广播陪伴课间,比赛好戏连台,表演精彩纷呈,篮球场上喝彩阵阵,图书管理人头攒动”,应该成为中专生活的样板。学生在活动中可以获得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本领,如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同时还可以开阔心胸,陶冶情操,颐养性情,锻炼意志,而这些,正是构成学生适应能力的重要因素。

    4、创新方式促提高。

    首先,创新办学方式。目前,一般中专学校都是严格执行“两年在校工读,第三年顶岗实习”的学制方式,这种方式具有普遍的适合性。近年来有部分学校大胆改革,在执行中央总的方针原则的基础上,采用先顶岗实习后回校攻读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笔者认为,只要有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只要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灵活变通,结合本校实际走特色办校之路是完全可以的。如创办校办工厂,引进外包业务,让学生半工半读以工养读,提前适应企业管理,积累经验,磨练意志。其次,适度渗透挫折教育提高承受能力。科学研究证明,一味的赏识教育并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适度进行挫折教育,是提高学生抗敲打能力的最好方式。毕竟当今社会竞争激烈而残酷,只有具备百折不挠的钢铁意志、愈挫弥坚的乐观精神,才能从失败中积蓄重整旗鼓的勇气和力量,进而步步走向成功。

  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不仅要有适应劳动的能力和理论知识,更要有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中职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全面的教育观,把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当做贯穿教育教学始终重要工作来抓,这将让中专学生终身受益,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维护社会的稳定稳定与和谐都将不无裨益。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大纲》

上一页  [1] [2] [3] 

Tags:

作者:佚名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