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论文: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论文:浅析餐饮企业如何解决其员工的培训问题
- ·下一篇论文:构建作文教学新模式 引导学生真正做主人
浅谈中专生适应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专生适应能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中专生适应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严肃的课题,本文从中专生适应能力的现状、适应能力差的原因、增强学生适应能力的重要性、适应能力培养的内容及措施方法等几方面做了论述。
关键词:适应能力 现状 诱因 内容 措施
浅谈中专生适应能力的培养
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总则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适应能力既属于心理范畴,又涉及政治思想和道德法律范畴,关系到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目标》第7条要求是,使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乐观向上,学会合作与竞争,提高应对挫折、匹配职业、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中专学生的适应能力,已经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被写进德育大纲。中专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我国产业工人的后备军。他们适应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因此,中职学校应该把提高学生适应能力作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一部分,纳入到学校常规教学和教育工作
一、中专生适应能力现状不容乐观。
2010年富士康员工坠楼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发现,跳楼者多为二十岁左右的一线员工,正值人生的黄金时期。富士康事件只是一个缩影。不过,这些事件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和深思,究其原因,固然有企业管理不合理等客观因素,但现在的年轻人适应能力差这一主观因素不容忽视。中专生作为未来产业工人的后备军,其适应能力的现状究竟怎样呢?答案是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
1、学习方式不适应。中专学校的培养目标决定了教育教学以及管理方式的特定性。学生从应试教育一统天下的初中升入看重学生自主学习的中专,没有升学压力和老师的强制,很多学生反倒无所适从,一时间,失落、空虚充斥思想,表现出了很强的不适应性。
2、管理形式不适应。中专很重视养成教育,在个人行为习惯和卫生习惯、礼仪素养等方面有较严格的要求。学生常常与学校的管理发生冲突。
3、生活方式的不适应。中专学校,希望学生过集体生活,能够自理,学会与人共处。而不少学生对此反感,尤其是时间的限制和纪律的约束,让他们常常呈现出烦躁、怪癖、乖张、暴戾。
[pages_luzhuba]4、心理脆弱承受能力差。错位的家庭教育,培养了孩子强烈的个人主义和自我意识,加上有些初中德育工作流于形式,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心理在复杂的现实中很容易迷失航向。
5、贪图安逸不肯吃苦。很多学生,家庭条件优越,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丧失了劳动的品质。在学校里不思进取,浑浑噩噩,得过且过。“睡觉不分早晚,小说随身携带,手机上网聊天,零食永吃不厌,学习漫不经心,做事懒懒散散。”
6、时间观念淡薄,纪律意识不强。中专学生难管理,重不得,轻不得,要想在松与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还真是不容易。因此,在中职校园,迟到旷课是家常便饭,课堂之上各行其是,打架斗殴防不胜防,理论学习一窍不通,专业技能难登大雅之堂。很多学生的表现与学校的管理格格不入。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直接导致学生就业能力差,对企业的管理不适应,对一线生产劳动的极度排斥。据统计,每年毕业参加工作的中专生,能够在企业干满一年的不到10%,一年内因不适应工作而跳槽两到三次的大有人在。如果任其发展,不采取得力措施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势必会影响企业用工的稳定,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二、中专生适应能力差的原因。
造成中专生适应能力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复杂的。但归结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点:
1、家庭原因。首先,部分家长教育观念有缺陷。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家长抱着“让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生活得更好”的思想,溺爱娇宠孩子,忽略了吃苦教育和挫折教育。其次,父母教育缺失。很多家长离家弃子在外打工,将孩子或者寄托学校,或者托付亲戚,或者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看。父母亲情的缺失,很可能在孩子心头留下阴影;亲戚的教育管理往往顾虑重重;隔代教育存在先天性的缺陷。这些都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障碍。
2、社会原因。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开放性、自由性,有时对学生产生了消极影响。网络的普及,拜金主义的盛行、追星思想的流行、腐朽社会生活方式在现实中的渗透,对教育产生了巨大冲击。学校的正面教育面对社会现实的负面影响,显得苍白无力。
3、教育自身的原因。一是现在的中专学校招生体制的局限性。中专学校招生对象大多是初中阶段的后进生。这些学生入校后长时间不能适应中专学校的学习方式和生活规律,便不同程度地产生一些心理障碍。二是我国中专教育体制的局限性。很多中职学校虽然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专业技术技能培养,但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却没有找到合理的解决矛盾的具体措施,而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给予的关注较少 。据了解,大多数学校没有成立专门的心理干预机构。三是学校管理不科学。一些学校没有正确地处理好德育工作、文化理论学习、实践技能培训三者之间的关系,常常是顾此失彼。德育方面,或者措施不得力,或者制度落实不够,或者德育工作没有常态化,或者忽略了挫折教育和就业教育。理论文化学习方面,教学常常脱离学生能力实际,不注意深入简出和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对学生学习成绩把关不严。实践培训方面,有的因财力不济根本没有相应的设备,有的设备仅做摆设,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训时间,有的不安排专门的工厂实习或实习走过场脱离学生专业实际。
[pages_luzhuba]三、培养和提高中专生适应能力刻不容缓。
首先,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这些年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随着国际竞争的激烈程度增强,产业工人的素质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我们目前还只能算是制造大国,离制造强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其中提高中国产业工人素质是一项伟大而又艰巨的历史性工程。中专学校担负着培养未来高素质产业工人的重任,必须树立强烈的国家民族意识,以战略性眼光看待自己身上的责任。二十一世纪能否变成中国的世纪,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工人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