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教学论文数学论文

如何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3-04-21 23:26:35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数学教学论文:
如何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东凤镇小沥小学   黄光芬
  小学数学教学时间为每天一节课,每节课40分钟,每周五节课的学习时间累计起来不到4个小时。在如此之短的教学时间里,不仅要完成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数学课上用最少时间,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这对数学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那么怎样才能打造一节高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精心做好课前准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
  课前准备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关键,它是课堂教学取得较高效率的基础和保证。只有精心地做好课前准备,教师才能在上课时灵活自如地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取得更好效果。
  (一)教师的课前准备。
  充分的准备是成功的前提。要想上一节高效、高质量的课,教师必需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的课前准备包括钻研教材、查找相关资料、备课、准备教具和制作课件等。
  首先教师需要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领会教材意图,了解本课时要教学的内容以及它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并结合《课标》的要求,制定本课时教学要达到的目标。接着教师根据教学所需进行备课,在备课过程中,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编写教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练习。然后根据需要收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具。
  (二)学生课前准备。
  学生的课前准备,能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数学课中学生的课前准备包括知识准备、生活经验准备和操作活动所需工具的准备以及课前的预习。
  1、知识准备。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和连贯性的特点,所以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很多时候会采用知识、方法的“迁移类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用旧知自学新知,或用已有的数学思想及方法探索新知、或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作基础继续学习相关知识。因此,在课前教师要向学生提出准备要求: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或教师直接提供相应的练习。如:在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之前,我们要学生做好熟练计算长方形或正方形面积的知识准备,在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让学生课前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等。通过课前学生作一些知识方面的准备,对新课的教学做一个重要的铺垫,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下基础。
  2、生活经验准备。
  学生生活经验既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在课前布置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作准备。如:在教学《认识小数》前,让学生利用休息日到商场观察、寻找生活中的小数,联系联系一些物品的价格,实际理解这些小数表示的意义;又如:在教学《利息》一课前,我让学生去信用社做调查活动,了解活期与定期存款的年利率,让初步学生了解由于存款方式、存款时间不同,利率就不一样,所得的利息也就不同。并鼓励学生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存款方式,将“利是钱”存入银行,亲身体验一下存款的整个过程,这样能帮助学生在课堂上顺利地理解“本金”、“利率”和“利息”等这些抽象的概念。
  3、课前预习。
  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时,教师要引领学生自学的方向,教给学生科学的预习方法,保证取得良好的预习效果。学生课前预习得好,数学课上他们就会会带着预习时遇到的问题进入课堂,老师所讲的重点、难点就会被同学们重视,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求知欲望,自主地去探究、去领悟知识,从而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
  另外,课堂上学生操作活动所需要学具、工具的充分准备也是我们数学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保证。
  二、精心组织数学教学活动,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高与低,取得的效果好与差,跟教师的课堂组织密切相关。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为学生营造愉快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达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愿望多数是由兴趣产生的,而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就是自己所熟知的事,或好奇的事,或想得到的东西,或想得到的成功体验等。因而数学老师在上课伊始都会创设一个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我先是借用了课文《乌鸦喝水》的动画来创设情境,然后又在装有水的量筒分别放小石子和苹果,让学生观察水位的变化情况,这一过程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石子、苹果占了水的空间,使水位上升了”,“苹果比小石子占据的空间大”,从而使学生理解了“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物体的体积”,避免了抽象的记忆概念。
  (二)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
  教师在组织知识的探究活动时,要注重有“效”,不但要把时间和空间让给学生去体验认知的过程,更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活动时间里,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同时这一活动过程,也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点拨。
  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自主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如下两个的探究活动。我给了学生12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让学生用这12个小正方体摆放不同的长方体,并填写下表。
长(厘米) 宽(厘米) 高(厘米) 小正方体的个数 长方体的体积(立方厘米)
    
    
    
    
    学生操作完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根据表中记录的长、宽、高的数据,摆这个长方体一排要摆几个小正方体,摆几排,摆几层,一共是多少个小正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个长方体所含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与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接着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发现长方体的体积的与它的什么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最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归纳、概括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在学生自主学习了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后,我继续启发学生根据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联系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出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通过组织这两个探究活动,学生操作、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让学生比较、分析、概括实验过程,自主地去感知、观察和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让学生体验到“做”数学的乐趣,为学生自主探究创造了广阔的时空。
  要打造一节高效的数学课堂,除了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精心组织探究活动外,还要有和谐的学习氛围和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要使用恰当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手段来激发学生积极性,练习的形式多样化且有层次性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