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论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下一篇论文: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用“打电话”的策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用“打电话”的策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东凤镇小沥小学 吴志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阶段性的检测对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很有帮助的。至于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之后,如何给学生补给、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有效性地评讲试卷就显得很重要了。
据我平时观察,老师们评讲试卷一般是以下三种形式:1、全班分卷或全班先不发卷,老师从“头”到“尾”评讲,主次不分。结果,下去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中下生原先做错的题目还是不理解。2、老师选几道学生出错较多的题目评讲,剩下的让学生互相之间讨论理解,自己改正。3、老师选几道学生因粗心出错的题目评讲,而一些较难的题目就让会做的同学说说他是怎么想出来的,剩下的题目让学生互相理解,讨论改正。
这三种方法,显然第一种是最不科学的,这种方法不但让成绩好的学生觉得厌烦,且成绩不好的学生也会跟随着厌烦而无法集中精神。而第二种方法相对第一种方法来说,科学了很多。老师注意抓住了重点评讲,相信大部分学生在下次出现类似的题目中是不会再出错,但较难的题目,老师并没有站在学生的年龄段去分析、思考问题,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听了但并不理解。至于第三种方法,当然比前面的两种更科学。这种方法,老师从学生的学情、学习习惯出发,抓住学生的心里特点,有效地让学生接受知识,方法近乎完美,但也会出现中下生还是没有把知识掌握好的问题,思维性的问题还是困扰着中下生。这是什么原因呢?我在这里插一个小插曲:有分析人士在上海的一些学校研究发现:一个学生在学习中,写错这个字到深刻地记得如何写这个字,一般需要把这个字在一两个星期内间断地共写50遍。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认知的能力是需要时间的。这个例子同时也告诉大家,学困生在老师统一评讲试卷的时间下,想达到优秀学生同样的水平是不可能的,老师这样的评讲试卷的策略,明显忽略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其认知水平也是不相同的。那如何在一节评讲试卷课中,学困生有足够的时间理解问题,同时优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不受影响呢?我觉得大家不妨考虑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打电话”策略去提高评讲试卷的效率。
什么叫“打电话”的策略?“打电话”的策略,就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你要通知的人物全通知了。这种策略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这样的任务呢?它是要求每个知道通知的人把这个通知马上又转达给另外的同伴,一个都不能闲。这里给了我一个启示:让弄懂这张试卷的学生一个都不得闲,当他全部彻底掌握知识之后去执行他的任务(去教另外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而被教会的同学与他同时去教另外两个还没掌握好的同学,如此下去……这样不但让掌握知识的同学进一步巩固知识,而且更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为他同时得到教别人的成功喜悦。这样,学困生在一对一的教、学过程中,就得到充分的时间去理解知识。
但实施这个方法时,老师应还要考虑如何调控课堂,才能做到教室“热” 而不“闹”?研究表面:小学生在一堂40分钟的课堂中,前12分钟是他精神最为集中的时候,所以教师在评讲试卷之前,应细心分析试卷,了解试卷的哪些问题是因为学生粗心而做错的,哪些问题是因为较难,大部分学生还没理解清楚。然后,抓住学生12分钟的黄金时间,和学生分析这些他们因粗心做错的题目,纠正他们的学习习惯。对于试卷上较难的题目,可让已经掌握的学生说说他是怎么想出来的,或老师负责点拨,通过点拨,逐步让更多的同学理解,也许,他们同伴间的思维方式更容易让他接受。而剩下的时间,就是老师激起他们第二次的集中精神——“打电话”的策略。不过,教师在实施这个策略时,应注意给予学生几个清晰的指令:1、互相讨论、更正错的思路。2、用心听自己的同伴是如何想出来的。3、一定要开动脑筋,真正把知识掌握。另外,老师可以适当地在黑板上写下表现好的同学,表现不好的同学,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监督和鼓励。这样,你的评讲试卷的效果就大大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