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教学论文历史论文

活化历史细节,感受人文精神——以岳麓版《思想文化史》第三单元为例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3-05-14 13:26:41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活化历史细节,感受人文精神——以岳麓版《思想文化史》第三单元为例
岳麓版教材的最大特色在于板块清晰,主题明确,这就决定了课堂教学必须围绕着相关的核心价值展开,尤其在处理每个单元知识点间联系的时候更是如此。至于如何来提升主题的价值,本人认为不能仅仅依靠单纯的知识说教,关键在于活化历史细节,通过细节去感受历史,进而触摸历史的灵魂。在此愿以以岳麓版《思想文化史》第三单元为例谈点看法。
思想文化史第三单元的主题是: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其主线为人文主义,主要阐述西方人文精神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以及人文精神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人文主义就是以人为中心,否定以神为中心,尊重人的价值、尊严和决定作用,它在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这种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主要体现在各个时期人文大师的思想与作品之中。在本单元中,主要列举了从古希腊时期的泰勒斯、苏格拉底等到以薄伽丘、达芬奇等为代表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巨匠,再到马丁•路德、加尔文提出的人文主义宗教观以及启蒙运动时期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人文大师们,每个时期的人文主义的具体内涵有所不同,但他们承前启后、推陈出新,推动着人文主义走向成熟。大师们的思想是深邃的,也是难懂的,如果对教材的处理仅仅满足于从知识点到知识点,对知识只是做个简单的归纳与总结显然是不够的,因此可以在活化历史细节的基础上去感受历史。
历史细节在哪里,首先在于对背景知识的介绍,任何思想的形成都离不开社会大环境,背景内容的细化更能加深学生对宏观知识体系的完整把握。比如,第11课为了说明希腊先哲精神觉醒事实上对神学世界观的否定,因此介绍相关背景资料就很必要:公元前7世纪以前,古希腊人认为自然界和人类都是由神创造的,人的一切活动都是鬼使神差的结果。至于文艺复兴,除了阐明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宣传自己的理论,也可以细化戏剧性改变欧洲历史黑死病,可以引用以下这段史料:黑死病于1347年出现在意大利,此后3年内横扫欧洲。患病之后,快则不到半天,慢则不超过三天,几乎所有的患者都会死去。没有人知道这场瘟疫到底杀死了多少人,后世的学者通过不同的方法估算出,欧洲当时的人口约减少了25%到75%。挪威奥斯陆大学的一位历史学家说,1347年欧洲有8000万人,6年后变成了3000万。此后300年间,黑死病还曾多次暴发,可能总共杀死了多达2亿人,直到1670年以后———谢天谢地,它神秘消失了。在学习《挑战教皇的权威》一课时,可以讲讲马丁•路德攀登圣梯的启示来解释“因信称义”的内涵。又如为了加深学生对启蒙学者们思想的理解,不妨介绍一下法国的历史,介绍一下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人的人生经历,相信这些历史细节更有助于学生感受启蒙思想对当时社会的震撼和价值。
历史细节还在于对知识的细化。由于现在的教材偏重于结论而忽略过程,因此呈现给学生的往往是一些比较生硬的东西,使得历史教学缺乏趣味性和故事性,也防碍了学生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很自觉地补充一些历史细节以便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比如在学习薄加丘的人文主义思想时,课本上的表述过于结论性,这个时候大可引用《十日谈》上的一些故事,象绮思梦达的故事就很好:郡主冲破封建门第观念,与仆人相恋,事情败露后,父亲暴跳如雷,将仆人关入地牢,痛骂女儿不顾身份,竟与下贱的奴仆相爱。绮思梦达却宁死不屈,并愤然驳斥父亲:“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都是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等的机器和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冲破封建教条,追求爱情幸福就是人文主义内涵的具体表现。又如为了体悟艺术三杰们的人文精神,就可以细化《最后的晚餐》,并与中世纪的相同主题的绘画作品进行对比,这样学生就能明白“用写实的笔触描写人性的善恶”是个什么具体概念了。还可以通过对比拉菲尔与中世纪的圣母像使学生去体会其人文精神的所在。在学习第15课时,如何把握科学精神是个关键问题,这更需要教师去细化那些科学先驱们的故事,通过细节来阐述科学精神。又比如伽俐略比萨斜塔“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牛顿常常忙得不修边幅,往往领带不结,袜带不系好,马裤也不纽扣,就走进了大学餐厅。有一次,他在向一位姑娘求婚时思想又开了小差,他脑海了只剩下了无穷量的二项式定理。他抓住姑娘的手指,错误的把它当成通烟斗的通条,硬往烟斗里塞,痛得姑娘大叫,离他而去。牛顿也因此终生未娶。他马虎拖沓,曾经闹过许多的笑话。一次,他边读书,边煮鸡蛋,等他揭开锅想吃鸡蛋时,却发现锅里是一只怀表。还有一次,他请朋友吃饭,当饭菜准备好时,牛顿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便独自进了内室,朋友等了他好久还是不见他出来,于是朋友就自己动手把那份鸡全吃了,鸡骨头留在盘子,不告而别了。等牛顿想起,出来后,发现了盘子里的骨头,以为自己已经吃过了,便转身又进了内室,继续研究他的问题。 爱迪生为了选择做灯丝用的物质,爱迪生共对1600种不同的材料进行试验,仅植物类的炭化试验就达6000多次。他的试验笔记簿多达200多本,共计40000余页,先后经过3年的时间。他每天工作十八、九个小时。甚至在1871年圣诞节他结婚的那一天,竟因工作忘记了新娘子,让妻子玛丽小姐在洞房中空等了一夜。最后发明了白热电灯——竹丝电灯。直到1908年发明用钨做灯丝后才代替它。这些真实感人的故事往往比教师在课堂上的说教更有说服力,更能说明问题,更能展示科学精神。
总的来说,历史事件的细化必须立足于教材,但又要高于教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本来就是鼓励课堂教学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扩展,使教师成为课程资源的重要决策者,去充分挖掘资源。资源既可以来源于影视信息、文献资料,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文物展示等方式获得。但在细化过程的同时还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需要强调的是,历史细节的补充应该遵循有效性、严肃性、趣味性的原则,切忌滥用网络资源,“百度”一下了之,应当忠实于历史的“真相”,而历史细节多点故事,少点说教也会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的多。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