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3-06-05 09:02:15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二、广东省中考作文命题趋势预测
根据上面三个表的分析,我们可以从题型及内容方面对广东省中考作文命题趋势概括如下:
(一)题型趋势
1、重中之重:命题作文方兴未艾
从上面三个表可以看出,无论是广东省还是全国,全命题、半命题作文可以说是占据了中考作文考查题型的半壁江山。
由于全命题作文指向性强,限制性也比较强,区分度较大,具有可以提高作文区分度、统一评分标准、避免抄袭的优势,所以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重视。以广东省为例,2007年出了4道全命题题目:“最好的奖赏”“心中有盏红绿灯”“我的偶像”“榜样”,占了57.1%;2008年出了4道全命题题目:“脚步”“又见枝头吐新芽”“幸福的颜色”“因为有了爱”,占66.6%;2009年3道全命题题目:“刹那间,我发现了自我”“战胜自己”“其乐融融”,占了50%。
2010年除了4道题,占了66.6%。另外,半命题作文介于话题作文与全命题作文之间,既有所限制又不失其灵活,在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给学生适当的选择余地,所以备受出题专家的青睐。以广东省为例,2005年出了4道半命题题目:“我看见了 ”“ 的味道”“ 让我自豪”“2: 让我感动”,占了50%;2006年出了4道半命题题目:“让 走进心灵”“ 很简单”“ 与我成长”“ 不简单”,占50%;2009年3道题目:“刹那间,我发现了自我”“战胜自己”“其乐融融”,占了50%。2007、2008年的中考虽然占得比例不大,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 2006、2007、2008、2009四年所占比例分别为11.7%、17.5%、20.8%和21.9%,所占的比例呈逐年攀升之势。
据以上数据分析,全命题、半命题作文方兴未艾,乃中考复习的重中之重。
2、不可小觑:话题作文稳中有变
话题作文是提供一定的话题情境或者一定的作文范围,让考生在一定的情境和范围内发挥联想和想象的一种作文形式。由于话题作文具有很大的自由性,考生只需要围绕话题自圆其说即可,给考生提供很大的创新空间,更容易写出高水平的作文来。
因此,话题作文形式从2000年进入广东中考以来就备受出题专家的青睐,每年的出题中都占据相当大的比例。2005年广东省出了2道话题作文“父母与子女”和“我眼中的风景”,占了25%;2006年出了3道话题作文“创意的启示”“美”“希望”,占了37.5%;2007年话题作文从广东中考销声匿迹,但在2008年和2010年的中考中“春风吹又生”,占的比例都为33.3%。
以上数据显示,话题作文在中考中稳中有变,但我们不可小觑,话题作文仍然是复习的一个侧重点。
3、不容忽视:材料作文每况愈下
材料作文的材料包括文字材料和图画材料。命题形式丰富多样,有提供材料又提供文题的,有提供材料要求考生自拟文题的,有提供一段材料完成一篇或几篇(一般是一篇大作文,一篇或两篇小作文)作文的,也有提供几篇(或几幅图画)材料完成一篇作文的。材料作文有明确的规定性,有效避免了考场上的宿构文或背范文的现象,同时又能从多个角度灵活地考查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保证了参加考试的考生都可以有据而述、有的而议、有感而发,所以也成为中考作文中常采用的命题形式之一。
虽如是,但从近几年广东省六个市区的中考来看,材料作文所占比例却每况愈下,2005年占25%;2006年占12.5%;2007年为14.3%;2008和2009年和2010年更是彻底退出中考的舞台。
虽然如此,我们对材料作文的复习同样不可以掉以轻心,因为中考的不可预见性却告诉我们,有时冷门往往是考试的大热门。
(二)内容趋势
命题人出题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合适的作文题型,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要考虑作文内容的选取,一方面要考出学生的写作水平,另一方面要让考生人人有东西写且能写出新意。据此,作文的内容必须与初中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以期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写出真情实感。从广东省近五年的中考作文的内容的选取来看,主要有以下三大方面的内容热点。
1、关注个人成长,审视青春价值
为了让每个考生能写有东西写,同时体现出新课标精神的落实,作文的命题在内容上大部分与学生的成长有关。广东省近五年的中考作文题就紧扣“我”进行命题。比如2005年广东统考卷的“我看见了 ”、 湛江卷“ 让我自豪”、茂名卷的“我眼中的风景”,2006年茂名卷的“ 与我成长”、 2007年梅州卷的“我的偶像”, 2009年广东省统考卷卷的“我和 一起 ”,深圳卷的“刹那间,我发现了自我”,梅州卷的“战胜自己”,茂名卷的“我发现了 的美”;2010年广东卷的“那天,我捡到快乐的钥匙”,广州卷的“奖励自己”,佛山卷的“智慧伴我成长”。可以说,“关注成长,彰显个性”类题目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这种题目很容易下笔,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既容易写又能在审题立意上大展身手,写出高水平欣赏性很强的好文章。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