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论文:功在课外 法在课内——小学一年级书写课的点滴尝试
- ·下一篇论文:培养兴趣,写作无虑——谈小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
小学低年级语文有效课堂探索
小学低年级语文有效课堂探索
小榄镇丰华学校, 龚云霞
现在,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的举行,教育园地春意正浓。可是课堂教学、特别是所谓的公开课、教学大比武存在“走秀“的的现象仍是屡见不鲜。所以,”有效课堂“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又被大家提上了教学改革的重要议程。
到底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是有效的呢?众所周知,语文课不同于其他课,它有着鲜明的学科特点,是一门语言艺术的课程,注重的和目的都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所以我们要让学生认真听讲,大胆开口说话,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更要让要让学生细细地品味词句、投入感情朗读作品、让学生读写结合,积累感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有效性。事实证明:有效的语文课堂需要教育工作者们用智慧和情感来培养并实现。
我们的母语也就是语文蕴含着华夏五千年的深厚底蕴,是我们灵魂与心灵的归宿和寄托。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要义之一就是语文教学应当“教育学生爱中华民族的语文,爱自己的文字,,学习这些作家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情怀”。只有大家诚心热爱自己所教的“语文”这门学科,这样才能促使我们的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爱学语文。因此教育者要善于激起学生热爱语文的热情。试问一个酷爱语文的孩子怎能不带着一种满腔的热情去努力学习和思考呢?
我们课堂教学事关学生心灵美的成功塑造。要求我们必须真诚的为了所有孩子的身心健康的发展,教育者和学生能够真心实意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不需要虚假的糊弄。在我们的课堂上,真情投入,教育者应努力以自己的情感来调动并激起学生的感情并得到升华,使学生体会并投入到文章中去,有喜有忧,细细品味、用心感受,真心地去面对孩子情绪、情思。课堂上,情深深,意浓浓,师生在真情的喷涌中获得美好情感的洗礼和升华。课堂上,因为有了真情,孩子们和老师的共同参与发出思维的火花,孩子们高效效地参与,不止是行动上的呼应,更重要的是情感的共鸣和思维的碰撞。
情感是组建有效课堂的重要因素。语文课上,我们的学生阅读作品,与作品对话、与作者和主人翁对话、与老师对话,师生共同度过那美好的的人生之旅,所以我认为情感是作品的精魂。
在我们精品课程的创造中,有效的语文课堂不仅仅需要教师激情飞扬地投入,真情实意付出,它更需要老师用智慧去创造。
那么到底怎样的情境创设怎样是有效的呢?一般来说,所创设的情境着力体现出真实性、问题性、开放性等,就是有效的。通俗一点说,就是创设情境能够进入作者写作要达到的境界,使学生有着身临其境的、相当于切身的体验。
特级教师刘云生老师在教学《小小竹排画中游》中,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师:请您闭上眼睛,你置身于一个美丽的江南,这时你看到了什么?
生:那里有鸟儿。
师:鸟儿怎么美?
生:鸟儿在空中唱歌很美。
生:那里还有鱼。
师:鱼怎么美?
生: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很美。
师:从诗歌中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还有河边的树木也很美。
师:树木怎么美?
。 ……
如此美妙的情境,学生们的想象、思维和表达都调动出来,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各个方面锻炼和延伸,因此我认为这样的情境才是有效并且是高效率的。语文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培养,是需要在平时的教学和实践中训练的。我们的有效课堂,千万要把训练抓到实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育者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我们的语文课有哪些“基本技能”需要强化训练,从而打下应有的语文“基础”呢?从《语文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出,包括:汉语拼音、识字和阅读与写作技能,倾听表达与交流技能、使用语文工具书的基本技能等。所有这些语文基本都要通过一堂双一堂的课落实训练(还有课外学习活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是金子般的珍贵。
所以说,我们要充分的利用好课堂40分钟的时间,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强化训练,就更需要教育者对教材认真钻研、以便更加精确、扎实的对学生进行有效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