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教学论文语文论文

探讨语文教学有效性 走向优质课堂教学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3-04-11 01:04:45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探讨语文教学有效性   走向优质课堂教学
                                小榄升平小学  韩福锟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轰轰烈烈走入我们的视野,近一年的时间,老师们听的、谈的、论的、想的都紧紧围绕这一鲜明的主题。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撰文批评语文教学:“本国的学生学习本国语文,花了十几年的时间,花了二千多个学时,到头来却是大多数人过不了关,岂非咄咄怪人。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是少慢差费。”警钟敲响,全国语文教师都在教改的大潮里云游起伏,先有了六七十年代的“文道统一”大讨论,再有改革开放以后的各个教学流派的百花齐放,紧接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大量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立场的涌入使得好一段时期老师们叫苦连天、困惑不堪,课堂上出现的种种花架子、走过场、费时低效的场面让语文教师如坐针毡,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这一理性的回归,不仅带给我们更多积极的思考与提炼,还将是走向“优质课堂教学”的一个重大突破口。
一、“有效”的前题来源于清晰的目标。
语文教学该教什么,叶圣陶老先生在建国初期便给了这样的观点:“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特级教师吉春亚老师这样总结真实的语文教学:“师生共同关注文本,让学生和文本零距离接触,通过听、说、读、写、书的语文实践活动,掌握字、词、句、段、篇的知识,促进言语能力的提高。同时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继而传承民族文化。”语文课着重的不是文本内容,而是言语形式,也就是要着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无论是公开课,还是常态教学,每拿到一篇课文,在研读文本的同时,我便会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这节课我该给学生什么?”学生一读就懂的,那不是我要解决的问题,我要给学生的是一些高层次的语文的东西。一节课给学生一样东西就可以了,其它漏下的,单元复习时一并全收。寻找教学目标的过程便是用心解读教材的过程。课文的根在哪?也许是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章,也许是一个中心,一次升华,一腔真情,也许是一个题眼,一次拓展,一篇仿写。总之,是找出课文中最有价值的接近孩子最近发展区的语文内涵。教学的目标倒底在哪呢?吉春亚老师解读得好:“单元导读中看目标,课后习题中找目标,文本特点中寻目标,学生实际中定目标。”语文老师的基本功里应该具备对文章的鉴赏能力,用一双慧眼发现最能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焦点,我想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也就到位了。
二、教学设计“入线”。
有人说:“数学教学清清晰晰一条线,语文教学模模糊糊一大片。”模糊的原因是我们曾经在误区中徘徊,目标清晰了,设计便有根可依。无论是字词教学、作文教学、还是阅读教学,都可以根据实际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版块,每个版块里有一个小的目标要解决,连起来的时候便是一条线。这样的设计,教师教起来轻轻松松,学生学起来清清楚楚。例如,我在刚刚执教的《雾凇》一文中,成线的设计便是“课题美→词语美→文章美→画面美→形成过程的美”。一个版块的完成是为下一个版块积蓄情感,充分的、多角度的朗读是要更好地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关键词的展开是为了更深层次地入根。我喜欢在执教第一课时的时候,创造比赛朗读的目标,把字、词、句、段、篇全部融到练读的过程中,就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一样穿到教学设计这一条项链上,引得学生摩拳擦掌、兴趣盎然。入线的教学设计类似于文学创作,我常常感受到写文章与设计课堂是相通的,都是有着目标要解决,都是层层深入、达到高潮,都是思路成线、激情澎湃。有时候我也在想,是不是阅读教学恰恰是还原作者创作时情感走向?以便带领学生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内心,以便体验生活、练就能力、发展情感。
三、教学过程要披文“入情”。
所谓入情,就是置身于语言文字所造的境中,体验其承载的情感、情味和情怀。王菘舟老师说“语文教育的灵魂就在于‘情’字。”还有人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文是情感的舞蹈。”语文的抓手是文章,写文章的人是情到浓时、不吐不快,如果不“入情”,怎能感悟作者创作时的欢乐?如果不“入情”,学生的理解不过是“空口说白话”,找不到自己的心在哪?如果不“入情”,文本的内涵、文字的意义都成了“黄河之水浪滔滔,流水匆匆了无痕”。打开情感的闸门,带学生入境,在境中培养语文能力,培养对母语的热爱,培养形象的思维与想像能力。就像一曲悠扬的情感之舞,艺术的旋律把美带到每一个人的内心,这样的课堂多享受!曾听到大师王菘舟老师执教的《慈母情深》,那样浓厚的情感让在场的老师眼眶湿润了;那样激情的引读,让学生们的心灵紧紧贴在慈母的心上;那样深情的拓展,推动学生的语文能力再上一个新的台阶。现在想起那堂课,我仍然感到心潮澎湃,这就是“入情”的效果。
四、让公开课与常态教学相辅相成。
许多人认为公开课是花架子,平时教学用不上。上过公开的课,还要回过头来重上一次常态课砸实砸实。基本上公开课一套,常态课另一套。也有人说“大师是不用向40分钟要质量的。”平时观赏了不少公开课,可常态课上起来却和它扯不上关系。这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现实。学来学去,上课的能力学到哪去了?为什么去年那么上,今年依然如故?为什么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我想在课堂教学上许多人存在着明显的误区。无论是常态课,还是公开课都要讲究教学的有效性。上了课,问问自己:学生这一节课学到了什么新的东西?“有效性”的提出真的是击中要害。我想今后公开课的方向一定更追求扎扎实实、生动有效,而常态课也会更追求教学的艺术性与趣味性。我备公开课和常态课的思路是一致的,感觉自己的灵魂还在自己的身体里。我不喜欢花架子,但我热爱艺术的构思,我不追求热热闹闹,但我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公开课给了我们一次深入钻研与接受批评的机会,这个舞台会更快地提升我们的教学功底。我把突破来的能力如活水一般引入常态教学的洪流之中,学生课堂上的情感与体验便日益丰硕。就这样,我和我的学生天天幸福着,幸福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
当我们用饱满的激情、殷切的希冀、热情的关注、亲切的语言、丰富的体语、出神入化的演示、深入浅出的讲授、恰到好处的点拨、游刃有余的教材驾驭、收放得体的课堂调控、紧张有序地分层递进去向课堂释放的时候,孩子是幸福的,课堂也是高效的。


参考文献:
王菘舟《诗意语文》
吉春亚《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例说》
田本娜《我与小学语文教学》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